看到一份牛客和Moka做的《2025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对2405名毕业生与897家企业HR进行深度调研。同时也结合我自己今年秋招实地给交大和华师大学生的简历指导,一些看见和整理分享给大家。
这份白皮书理科专业的学生占到69%,文科和商科占31%。
今年9月在交大做简历辅导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是理科方向。发现博士生求职并不占优势,因为科研岗位并不多,而且博士生一直在做科研,对职场行情并不了解。如果自己做的科研,和市场的科技方向不一致的话,对口工作的概率很小。如果不对口,读到博士放弃是不太甘心的。不像本科生,更愿意跟着市场需求走。
而华师大以经管学院的学生为主,印象比较深的是: 一位很优秀的硕士生,之前实习都找的证券类公司。结果正式找工作,因为本科是211(硕士985),直接在简历关就被刷下来,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证券公司需要双985才有面试机会。然后想找企业的商业分析岗,但因为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也没有面试机会。只有银行方向当时还在走面试流程。
所以学生在找实习的时候,也需要提前了解未来正式求职,这个方向自己的一些硬性指标是否符合,不要一味追求最好,要提前确定未来的求职方向,以终为始才能用好实习机会。
基于报告显示,秋招学生的心态排在前3位的是: 尽可能拿更多offer拥有选择主动权、多尝试多了解找到热情所在、工作不仅是谋生更要符合价值观;之后是求稳和焦虑观望的学生。
求职渠道排在前3位的是: 企业官网或公众号、高校就业信息网或公众号、校招垂直平台。综合招聘网站、内推、新媒体社交平台排在之后。
2025秋招中有43.2%的学生没有拿到offer,而2024秋招没有拿到offer的学生是47.8%。
从企业端来说,那些不开放秋招的企业,他们更倾向录用: 有工作经验的社招人才、团队稳定不需要校招补充、实习生直接转正。
另外,调查中47%的企业用AI筛选简历,33.4%的企业用AI面试。
所以对学生来说,简历的精准性很重要。不要随意的把做过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而要用企业的语言来呈现,否则在AI筛选的时候就落网了。
秋招要以终为始,看清行业隐性门槛、用企业语言包装能力、借对的渠道传递价值,才能在AI筛选与激烈竞争中突围——愿每一份脚踏实地的准备,都能换来不留遗憾的offer。加油!
#应届生求职 #简历指导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