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的称呼乱象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这边范丞丞对着前姐夫李晨大喊"姐夫开门",那边欧阳娜娜居然管陈伟霆叫"爸爸"!
这种看似荒诞的综艺效果,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玄机?
![]()
年龄差下的"亲情游戏"
15岁的年龄差能玩出什么花样?陈伟霆给出了标准答案。
在《潮流合伙人2》里,欧阳娜娜一句自然的"爸爸"让观众既惊讶又忍俊不禁。
这种刻意制造的"父女梗",确实瞬间拉近了两位艺人的距离。
但有趣的是,同样面对15岁年龄差的范丞丞,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玩法。
他对李晨的"姐夫"称呼,建立在真实的家庭关系基础上。这种基于现实的综艺效果,显然比凭空创造的"父女梗"更有说服力。
![]()
人设打造的边界难题
综艺节目需要效果,但过度消费艺人关系就可能适得其反。陈伟霆的"爸爸人设"虽然制造了一定话题,却始终让人觉得有些勉强。
毕竟,一个时尚型男突然变身"老父亲",怎么看都像在硬凹人设。
反观范丞丞与李晨的互动,即便穿着女装玩"姐夫梗",观众依然能感受到两人十年情谊的真实温度。
这种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综艺效果,才经得起观众的检验。
![]()
观众究竟想要什么?
现在的观众早已不是任人摆布的看客。他们渴望真实,厌恶做作。
《潮流合伙人》里硬凑的"父女情",总给人一种为了效果而效果的刻意感;而范丞丞那句即兴的"姐夫开门",却能引发全网共鸣。
艺人关系的呈现需要拿捏分寸。过犹不及的综艺效果就像加了太多味精的汤,初尝鲜美,回味却让人不适。
![]()
唯有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才能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画面。
综艺节目需要娱乐效果,但更需要真诚。当称呼梗沦为博眼球的工具时,再好的艺人也撑不起虚假的人设。
或许制作方该思考:到底是让艺人本色出演,还是强迫他们扮演观众期待的角色?
这个问题,决定了综艺节目能走多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