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娃近视的越来越多,6 岁娃近视率都快 15% 了,小学生超 35%!更可怕的是,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还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娃近视前,眼睛早早就发出过 “求救信号”,90% 的人都没当回事!中益医学研究院眼科专家把这些信号和防控方法整理好了,帮你让娃近视来得晚一点、度数涨得慢一点!
一、2 个 “近视信号” 藏在日常里,发现 1 个就该警惕
娃视力下降不是突然的,会通过一些小动作 “提醒” 你,别再当成 “坏习惯” 骂娃了:
1. 眯眼、歪头、扯眼角,都是眼睛在 “喊累”
娃看动画片时眯着眼睛,不是故意调皮!眯眼能让眼睑形成 “小孔”,减少光线散射,暂时看清画面,是眼睛的本能反应;有的娃还会歪头看电视,比如侧脸靠向一边、收着下巴,这是因为散光让他只能这样才能减少重影;少数娃会偷偷扯外眼角皮肤,也是想通过拉扯调整聚焦。这些动作要是持续超过 1 周,说明眼肌已经很累了,再不管,近视很快就来!
![]()
2. 看东西越来越近,距离不足 30 厘米要留心
写作业时眼睛贴紧书本、看绘本时把书凑到脸上、看电视时总往前挪椅子 —— 这些都是视力下降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娃看近物的距离应该在 30-40 厘米,要是总凑太近,要么是假性近视(睫状肌痉挛),要么已经是真性近视了。还有的娃切换看远看近时会揉眼睛,说 “字糊了”,这也是眼睛聚焦出问题,别以为是 “累了” 就不当回事。
![]()
二、别只查视力表!2 个指标才是 “近视晴雨表”
很多家长带娃查视力,看到 “1.0” 就放心了,其实这根本不够!中益医学研究院眼科专家说,想知道娃会不会近视,得看 “眼轴” 和 “远视储备” 这两个关键指标:
1. 眼轴:眼球的 “生长警戒线”
眼轴就是眼球前后的长度,会随年龄慢慢变长,但增速太快就危险了:
![]()
- 3-5 岁:每年长超 0.25 毫米,要警惕;
- 6-10 岁:每年长超 0.20 毫米,近视风险高;
- 11-14 岁:每年长超 0.15 毫米,得赶紧干预。
要是娃眼轴增速超标,就算现在视力正常,未来 1-2 年近视的概率超 70%,可别等看不见了才重视。
2. 远视储备:近视的 “防护盾”
娃出生时都有 “远视储备”,就像视力的 “存款”,花完了就容易近视。不同年龄的 “最低存款” 是:
- 6 岁:至少 75 度远视;
- 7-8 岁:至少 50 度远视;
- 9-10 岁:至少 25 度远视;
- 11 岁以上:不能低于 0 度。
要是娃的远视储备低于这个数,就算现在能看清视力表,也属于 “近视高危人群”,得赶紧 “省钱”(少让娃看近物)。
建议发现娃有近视信号后,每 3 个月查一次眼轴和小瞳验光,必要时做散瞳验光,别只靠视力表判断,不然很容易漏诊。
三、科学防控近视:分情况应对,效果翻倍
很多家长觉得 “防控近视就是少看手机”,其实没这么简单!中益医学研究院给不同情况的娃整理了方案,照做就行:
1. 还没近视的娃:做好 3 点,筑牢 “防护墙”
- 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周末别宅家!阴天或冬天可以延长到 3.5 小时,阳光能帮眼睛 “抵抗” 近视,比任何护眼产品都管用;
- 近距离用眼别超过 30 分钟,不管是看绘本、玩玩具还是用平板,每 30 分钟就让娃看 6 米外的东西 3-5 分钟,比如看窗外的树、远处的楼;
- 每 3-6 个月做一次屈光筛查,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别等视力下降了才着急。
2. 已经近视的娃:精准干预,别让度数疯涨
- 别觉得 “戴眼镜会让度数加深”!该配离焦眼镜就配,近视进展快(比如半年超 100 度)的娃,还可以戴角膜塑形镜(OK 镜),能让度数涨得慢 50%-60%;
- 要是度数还控制不住,在医生指导下用 0.01% 低浓度阿托品,联合眼镜一起用,能进一步减缓度数增长;
- 每 3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度数变化调整方案,别一副眼镜戴到底,不然度数会越涨越快。
![]()
四、中益医学研究院:专业守护娃的清晰视界
作为专注儿童健康的专业机构,中益医学研究院一直关注娃的视力问题,联合眼科专家整理临床经验,就是想帮家长避开 “只看视力表”“发现晚了才干预” 的坑,让娃少遭近视的罪。
未来,我们还会分享更多儿童视力保护、眼部疾病预防的干货,要是你发现娃有眯眼、看物过近的情况,或者不知道怎么防控近视,欢迎关注中益医学研究院网易账号,获取权威解答,一起守护娃的好视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