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完码不到1小时,民警就找回了我的背包,这效率太让人惊喜了!”11月12日晚高峰,在西安市地铁5号线青龙寺站,市民雷女士接过失而复得的背包时,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西安头条#
这份“失物速归”的安心,源自西安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公安局(以下简称“公交轨道公安局”)新近推出的“码上服”便民警务服务。无需拨打110等待多级警令调配,只用对准地铁站内的专属二维码轻轻一扫,就能直接对接站点所在接警平台,让每一次求助都能得到即时响应。
走进西安地铁各站点,从站台立柱上的醒目指示牌到车站大厅里的明亮灯箱,印有“码上服”字样的二维码在人潮中分外抢眼。
相比传统层级派警的报警模式,“码上服”报警求助省去了中间环节,让群众的求助响应“瞬时”到达应处置单位。
“扫码后,微信会直接跳转至警务服务平台,平台有值班警力24小时值守,实时回应乘客诉求。无论是报警求助,还是举报投诉、法律咨询,都能‘一站式’受理。”公交轨道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张琦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码上服”的核心优势,“每个二维码都链接辖区大队二级平台,平台可以精准呼叫报警人所在站点附近的执勤民辅警赶赴现场处置,出警最快仅需一两分钟。而且,为方便报警人使用,‘码上服’还支持分享定位,发送图片、视频,满足更多使用场景。”
![]()
11月17日,地铁8号线山门口站,民警在站厅内巡逻。
“为了让乘客‘需要时能看到、想用时能扫到’,我们将约400个‘码上服’二维码设置在全市所有地铁站点、7个客运场站、2个火车站的关键位置,重点覆盖换乘站、大客流站及警务室周边,构建起全域覆盖、触手可及的服务网络。”公交轨道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王璐介绍。
线上服务高效响应的同时,线下巡逻防控也在同步升级。
每天清晨,当地铁还未迎来早高峰客流时,公交轨道公安局的民辅警们就已整装到岗,开启一天的巡逻工作。在2号线青少年中心站,二大队副大队长魏涛和同事总会沿着站台、扶梯、换乘通道逐一巡查,遇到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会主动搭把手,看到有乘客在扶梯上低头看手机则会轻声提醒“注意脚下安全”。
“每天两三万步的巡逻路,我们既要盯着安检口、闸机、扶梯、站台等关键节点,更要留意乘客的细微需求。只有线上线下都配合好,安全防护才能不留死角。”魏涛说。
“现在,机关警力下沉巡逻一线已成常态。不仅是一线民警每天要执行10余次站点巡逻,大队负责人也会在早晚高峰带队执勤,最大限度提升见警率。”公交轨道公安局政工综合科科长白云亮说,“同时,我们还会根据实时警情数据和客流规律,科学调配巡逻路线、频次,精准投放巡防力量,形成了勤务大队警力、反恐防暴警力、携犬巡逻警力、机关下沉警力、武警联勤力量、联防力量等层层负责、联动响应的快速处置格局,切实扎牢公交轨道领域安全防线。”
这种“线上+线下”立体守护,尤其是局领导带队开展早晚高峰巡逻,让不少乘客安全感倍增。市民郭亮说:“每次目睹民警巡逻,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看到身着白衬衣警服的身影,心里就更踏实了。”
守护平安出行,不仅体现在快速响应的效率上,更藏在一件件民生小事的温情中。
10月31日,一名8岁儿童在4号线大差市站与家长走散。家长情急之下扫描“码上服”求助,民警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穿着特征,结合站台监控,仅用30分钟就在换乘大厅找到孩子。
11月6日,有乘客反映在3号线上遗失一部新手机,巡逻民警接到“码上服”转派的指令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核查,2小时找回手机。“我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试着扫了码。没想到民警当天就联系我领回了手机,太暖心了。”市民王女士说。
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公交轨道辖区上演。“码上服”上线不到3个月,公交轨道公安局已累计帮助群众处理紧急求助107起、提供法律咨询40件。在“线上+线下”的立体守护下,公交轨道公安局月均警情数量下降了42%,为乘客出行筑牢了安全屏障。
![]()
群众向公交轨道公安局民警赠送锦旗。
“西安公共交通领域日均客流量达600余万人次,群众出行需求多样,对安全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公交轨道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崔智博表示,“推出‘码上服’,正是我们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警务服务效率的创新尝试。接下来,我们还将根据群众反馈,不断优化‘码上服’功能,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让警务服务更精准、更贴心。”
如今,在西安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点位,“码上服”已成为一道特殊的“安全标识”,与民辅警的巡逻身影共同构成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从扫码求助到民警响应的“分钟级”提速,从日常巡逻到应急处置的全方位守护,公交轨道公安局用治理精度回应民生需求,既守护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安全,也为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注入了更多安全感与幸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