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观天逐日”——探秘四川稻城大科学装置

0
分享至



  平均海拔超过4400米的稻城海子山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犹如一张大网,覆盖面积1.36平方公里,静静铺在稻城海子山上,昼夜不停地捕捉“天外来客”宇宙线的踪迹。

  11月16日,这张大网向世界发布重大发现:困扰学界多年的宇宙线“膝”形成之谜,首次获得了关键性观测证据。

  稻城县城不远的傍河边,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直径1公里、313个6米口径天线组成的“圆环阵”逐日而动,为提升空间天气精准预报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麓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约3750米。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观测条件,这一人口仅约3万人的高原小县已成为中国深空探测的重镇,众多“追光”“问天”的科技工作者聚首于此。大国重器眺望深空探寻宇宙奥秘,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视界”。

望宇:在高原之上“追光”

深秋时节,稻城县寒风猎猎,飘着小雪。在海拔4411米、全球最高民用机场的稻城亚丁机场,又一次迎来了这位熟悉的客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院士。



这是2025年9月20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拉索”这一大科学装置自2016年开建以来,曹臻院士数不清多少次飞上高原了。这次,他要到现场查看大型超高能伽马源立体跟踪装置项目的进展。

“拉索”装置离机场约10公里,放眼望去,古冰川地貌的海子山延绵不断,荒芜辽阔、巨石无数,大小湖泊如星辰落地。

“2014年秋天,第一次来海子山踏勘选址就遇到了狼,就在山头蹲着。山上没有房屋,晚上扎帐篷睡觉,狼群就在附近边转边叫。”回忆起当时情景,曹臻眼中依然闪着光。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就在这片高寒缺氧、荒凉无边之地,中国科学家们为寻找宇宙线开垦拓荒。

肉眼看不见的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流,它与电磁波、引力波并称为观测宇宙的三大“信使”。自100多年前宇宙线被发现以来,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宇宙线起源和加速机制的问题一直是待解之谜。

解答这道世纪谜题,需要性能更强大的探测器。“拉索”正是瞄准这一重大科学难题而建。从2009年在北京香山科学会议提出建设构想,到2015年定址海子山,再到2023年“拉索”通过国家验收,曹臻带领团队历时14年,建成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

从高处俯瞰,“拉索”这张圆形大网,由诸多看似土堆的节点等组成。网内汇聚了捕捉宇宙线粒子的高手——采用4种先进探测技术的探测器近万个,组成大型复合探测阵列。



蓝箱子里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构成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2025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当宇宙线粒子来访地球,大网便开始精密捕捉。位于大网中心的三个密闭“大水池”,是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专伺捕捉宇宙线与大气层作用产生的“粒子雨”信息。18个“蓝箱子”位于“大水池”外一侧,箱子里装着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捕捉宇宙线与大气作用产生的微光来探测宇宙线。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与1188个缪子探测器散布在“大水池”四周,如同撒在大饼上的芝麻,组成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能寻找和筛选伽马光子。



这是2025年9月20日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拍摄的电磁粒子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张大网面积还在拓展。“蓝箱子”旁,科研人员和工人裹着棉衣正抓紧装调和检测成像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直径6米的圆盘上,54片反射镜闪闪发亮——这就是曹臻牵挂的大型超高能伽马源立体跟踪装置。

这样的望远镜在“拉索”大网内将陆续布局32台。凭借“拉索”这一观天利器,中国科学家已率先触摸到宇宙线起源的答案轮廓,而新装备要让答案更加清晰。

“相当于给‘拉索’增加了一双火眼金睛,使其空间分辨率提升5倍以上。这将助力‘拉索’看得更清楚。”曹臻说。

稻城因高海拔、地面平整、交通便利、地方支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青睐。在“拉索”建成后,稻城又接连迎来新的重量级科学装置。

从“拉索”装置向东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稻城县城旁边的一块四面环山的草场上,安置着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简称“圆环阵”)。313部直径6米的抛物面天线,犹如散开的蒲公英,它们以一座百米高的定标塔为圆心,均匀分布在1公里直径的圆环上,像向日葵般跟随太阳转动。



2025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稻城县拍摄的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圆环阵”,其主要任务是监测地球空间天气事件的主要源头——太阳“打喷嚏”(即太阳爆发活动)。“太阳‘打喷嚏’,地球空间天气等可能会‘感冒’,为地球提供监测服务的科学设备也会受到影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主任设计师阎敬业解释说,太阳爆发时的高能粒子团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电磁波8分钟能从太阳到达地球,而高能粒子抵达地球需要几十个小时,通过“时间差”就能进行预报和预警。

2023年9月,通过工艺验收的“圆环阵”精准“预报”了一次太阳爆发事件,仅使用圆环阵探测的图像和频谱,就实现了1.5亿公里传播时间预报,误差低于1.16个小时,使空间天气预报更精准。



这是2025年9月19日清晨在四川省稻城县拍摄的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海拔4700米的稻城无名山上,“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配套项目的基建现场正紧锣密鼓施工。目前,望远镜本体即将建造完毕。望远镜计划在2026年底完成配套项目基建及望远镜总装,并进行整体性能调试,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

“除了‘拉索’‘圆环阵’,新的大科学装置接踵而至。这里正成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前沿高地,成为科学的热土。”曹臻说。

求索:挺进科研“无人区”

从捕捉电磁波到观测宇宙线,探测技术的进步不断拓展着人类认识宇宙的边界,雪域高原见证了中国科学家一次次对浩瀚星河的探索。

曹臻说,宇宙线能量跨度极大,能量越高的宇宙线,需要更大的探测器阵列面积,对超高能量宇宙线的观测,“上山”是唯一手段。

观“天”需“地”利。“拉索”选址历时6年,团队成员跑遍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考察,最终选定四川稻城县。

高海拔为天文观测提供了绝佳环境的同时,也意味着在观测站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在海子山高寒地带,曹臻带领科研团队一待就是4年。“遍地是有整间屋子大小的石头,稍有不慎就会踏入沼泽,一脚下去水没过大腿。”这是“拉索”项目运维负责人吴超勇对海子山的最初印象。

2016年,作为第一批“拓荒者”,吴超勇等人“上山”清理漂砾、平整土地。从一张图纸开始到搭建观测基地,每一个进展都渗透着拓荒艰辛与创新勇气。

“拉索”很多不起眼的“部件”都有极其严苛的基建指标。基地三个“大水池”就是科研建设啃下的“硬骨头”。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心的三个密闭“大水池”——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为捕捉粒子在水中发出的微光,水体建筑必须绝对防光;要确保水底探测设备正常工作,需满足冬季水体不能结冰等要求。”吴超勇举例,“拿保温防漏来说,水池中注入35万吨水后,总水量每天变化率控制在3‰以内,当室外温度降至-35℃时保证池内不结冰。这一‘小体量’工程采取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国内高寒地区的诸多创举。”

于“圆环阵”而言,让313台天线一致“对焦”太阳并不容易。阎敬业说,科研团队突破了中心定标和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等关键技术,能实时监测626条接收链路、近5000个光纤接口,将大规模公里级光电混合复杂链路“跑偏”幅度控制在小于1.5度。



2025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主任设计师阎敬业(左二)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设备运维现场与工作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大科学装置运行后,一份份捷报从稻城传来:“圆环阵”发现一颗罕见的长周期脉冲星,有望揭示孤立长周期脉冲星的起源新机制;监测到传播距离达5个太阳半径的射电日冕物质抛射;我国空间天气预报精准度不断提高。

“拉索”推动中国宇宙线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科学家率先触摸到宇宙线起源的答案:观测到最高能量伽马光子、精确测定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

最令“拉索”装置团队振奋的是,在“千年一遇”的宇宙最亮“烟花”观测中,“拉索”大放异彩——2022年10月,“拉索”完整记录了迄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的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拉索”国际合作组在此基础上取得一系列观测研究成果,刷新了对伽马暴的认知。

“拉索”打开了一扇观测高能宇宙的新窗口。意大利阿切特里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埃莱娜·阿马托赞誉:“‘拉索’正革命性改变我们对银河系的认知,挑战宇宙线起源的传统理论。”

攀登:迈向科学更高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从荒原无人区到科研无人区,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步伐铿锵,生动展现出科研人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气神。

中国宇宙线实验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拉索”是继云南东川落雪山宇宙线实验室、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之后的第三代高山宇宙线观测站。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口口相传的一个真实故事,20世纪60年代,在一次国际宇宙线会议上,提起中国宇宙线的研究情况,一位外国同行举双手比了一个大大的“零”。

一定要发出中国人的声音!从“零”起步一路追赶,一代代科学家在高原上接续奋斗,探秘深空的脚步不曾停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国重器、大国利器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拉索”“圆环阵”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建大科学装置,规模大、难度高,建设者们用行动诠释了“挑战高海拔、战胜不可能”的攻坚精神。稻城每年10月开始霜冻,土建施工期只有半年,为尽早出成果,他们争分夺秒。

稻城康巴汉子降央曲批曾作为当地工人,参与了“圆环阵”装置的天线安装。令他难忘的是,“北京来的科研人员克服高反,在山上呆了一个多月,白天背着氧气罐在户外调试天线设备,晚上就在机房打地铺”。



2025年9月19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进行设备运维。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大科学装置汇聚了国内一大批各行业、各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人员,他们在高原上跑出了中国速度:“圆环阵”建成时间比预计提早了5个月;“拉索”从2017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到2021年全阵列建成,仅用了4年。

创造工程建设速度奇迹的同时,大国重器实现了多项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正是攻坚克难的底气。在多家单位集智攻关下,“圆环阵”从样机研制到联调联试,突破了数百项技术难题;“拉索”设计和建设期间,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数百名科研人员协同合作,攻克了硅光电倍增管相机技术、无触发数据获取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如今,“拉索”正以开放共享的科学精神,向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科研设施平台与观测数据,已有来自中、法、泰、俄、巴基斯坦等国家的32个天体物理研究机构成为国际合作组成员单位。“拉索”数据通过自动化处理和传输技术从海子山出发,传向世界各地。

“冰川顶上讲武,狼嚎声里观星。四千米水头雕花,十万道金睛列阵。”“拉索”建成后吴超勇百感交集中在朋友圈写下这首诗,也代表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心声:抬头仰望科学星空、迎难而上脚踏实地。

纵观世界著名的天文设施集群发展,以空间集聚和学科关联为导向进行布局是一大特征。如今,在各方支持下,稻城已越来越显现出支撑大科学装置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也有更多天文科研项目落地于此,集聚效应正不断显现。

海拔6033米的央迈勇,是稻城亚丁引人瞩目的最高峰;而在稻城的海子山、无名山上,大科学装置的高地正在崛起,助力中国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5金!41金!39金!19日凌晨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江苏单日3金

45金!41金!39金!19日凌晨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江苏单日3金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9 09:41:19
别再争议广东模特冠军了,辟谣了是太太组冠军,实际冠军另有其人

别再争议广东模特冠军了,辟谣了是太太组冠军,实际冠军另有其人

乡野小珥
2025-11-20 05:32:37
俄乌多条战线激烈厮杀,扎波罗热乌军以血明志

俄乌多条战线激烈厮杀,扎波罗热乌军以血明志

史政先锋
2025-11-19 16:17:02
烧一赔三!新能源史上最狠承诺来了,比亚迪看懵了!

烧一赔三!新能源史上最狠承诺来了,比亚迪看懵了!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19 15:30:15
易烊千玺组合三人现状:一位金鸡奖影帝,一位被吐槽,一位最可怜

易烊千玺组合三人现状:一位金鸡奖影帝,一位被吐槽,一位最可怜

观察者海风
2025-11-18 18:55:01
“黑马”力压吴艳妮、林雨薇!广东刘景扬折桂女子100米栏

“黑马”力压吴艳妮、林雨薇!广东刘景扬折桂女子100米栏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23:03:10
吃饼吃到吐!艾顿性价比超浓眉哥 湖人四巨头冲冠

吃饼吃到吐!艾顿性价比超浓眉哥 湖人四巨头冲冠

体坛周报
2025-11-19 17:41:13
《四喜》这反转没想到吧,冯家破产后,沈明珠的救星终于出现了

《四喜》这反转没想到吧,冯家破产后,沈明珠的救星终于出现了

小猫追剧
2025-11-19 19:17:26
斯诺克战报!墨菲开门红,4-0过关会师奥沙利文,丁俊晖登场!

斯诺克战报!墨菲开门红,4-0过关会师奥沙利文,丁俊晖登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20 00:23:39
一个美艳少妇,一个风流局长,曾经爱得轰轰烈烈,却最终祸起萧墙

一个美艳少妇,一个风流局长,曾经爱得轰轰烈烈,却最终祸起萧墙

忽晚山河
2024-02-05 20:01:47
8-0,塞内加尔踢疯,33岁马内戴帽,24岁拜仁悍将雅克松梅开二度

8-0,塞内加尔踢疯,33岁马内戴帽,24岁拜仁悍将雅克松梅开二度

凌空倒钩
2025-11-19 07:03:19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11 15:09:06
盘点岛国10位老面孔,在岛国人气已经超高,但是还有很多人没见过

盘点岛国10位老面孔,在岛国人气已经超高,但是还有很多人没见过

素然追光
2025-11-20 02:40:03
王菲女儿与陈奕迅女儿、甄子丹女儿合影,网友:仨人长的都像妈妈

王菲女儿与陈奕迅女儿、甄子丹女儿合影,网友:仨人长的都像妈妈

小咪侃娱圈
2025-11-18 11:35:27
台湾名师区桂芝大声质问和痛斥国民党“反共”、丧失“中国”党魂

台湾名师区桂芝大声质问和痛斥国民党“反共”、丧失“中国”党魂

文史旺旺旺
2025-11-18 19:36:13
香港失业率冲上3.9%,超15万人失业,未来前景堪忧

香港失业率冲上3.9%,超15万人失业,未来前景堪忧

麦小柒
2025-11-17 15:28:17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五元讲堂
2025-10-16 14:41:16
外媒: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夜间袭击

外媒: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夜间袭击

参考消息
2025-11-19 21:57:10
年薪12万美元招不到人!福特CEO称美国技能工人严重短缺,此前白宫称:美国需要的是电工、水管工,而不是哈佛研究生

年薪12万美元招不到人!福特CEO称美国技能工人严重短缺,此前白宫称:美国需要的是电工、水管工,而不是哈佛研究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21:23:06
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自查厨房是否有3种油,别再吃了

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自查厨房是否有3种油,别再吃了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1-19 12:52:43
2025-11-20 06:59:00
ZS科技猫
ZS科技猫
聚焦行业前沿资讯
913文章数 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数码要闻

猫头鹰黑化版散热器风扇来袭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