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咨询:157--1149--1935 微信同号
生活里,有些中老年人会突然出现 “怪毛病”:站着就头晕,甚至眼前发黑;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总往一边歪;手会不自觉发抖,拿不稳筷子…… 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可能是多系统萎缩(MSA)在 “作祟”。
这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问题,就像机器零件慢慢老化,会连累自主神经(管血压、排尿)、运动功能(管走路、肢体活动)和平衡能力,让患者生活越来越不方便,家人也跟着操心。但别以为它是 “不治之症”,中医从整体调理的角度,能找到改善的突破口。
![]()
深耕中医调理三十多年的李艳波主任,把多系统萎缩归为 “痿证”“颤证” 的范畴。他认为,问题的核心不是单一器官出故障,而是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痰瘀阻络”—— 打个比方,就像大树的根缺水,枝叶会枯萎;人的肝肾不足,给脑髓、筋骨的 “养分” 不够,经络再堵上,症状自然越来越重。
针对这个根源,李主任总结出 “益脑补髓汤” 中药汤剂,关键在于 “一人一方”:不是拿固定的药给所有人吃,而是通过看舌苔、摸脉象、问症状,摸清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再调整药方。整个调理分三步,循序渐进:
先补 “根本”:用熟地黄、山茱萸这类能滋养肝肾的药材,给身体 “充电”。中医说 “肾主骨生髓”“脑是髓做的海”,把肝肾补好,脑和筋骨才有 “营养来源”,症状才不会继续恶化。
再改 “症状”:加黄芪、当归等能健脾、通经络的药。脾胃好才能吸收营养,经络通了,营养才能送到四肢和大脑,慢慢改善走路不稳、肢体僵硬这些问题。
最后 “巩固”: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清掉体内的 “湿热”,让身体机能稳定下来,避免症状反复。
![]()
这个方子不是凭空来的,既参考了《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老祖宗的智慧,又结合了现在的临床经验,用的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副作用小,适合长期调理。而且现代研究也发现,方子里的成分能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给调理效果加了层 “科学保障”。
56 岁的张女士,确诊多系统萎缩两年后,情况一度很糟:全身硬得像木板,只能坐轮椅;咽不下东西,只能靠管子打流食;站着就头晕,一天能晕 3 次,连自己穿衣、吃饭都做不到,家人急得睡不着觉。
找到李主任时,张女士没抱多少希望。但李主任通过辨证,发现她是 “肝肾和气血都虚,还有痰瘀堵着经络”,给她定制了益脑补髓汤,还教了简单的康复动作。
喝药 1 个月:头晕的次数少了,以前一天晕 3 次,现在一周才 1-2 次,身上也没那么硬了;
喝药 3 个月:能慢慢咽下去软食了,管子终于拔掉了,扶着墙能站起来,不用一直躺着;
喝药 9 个月:靠着助行器能走 50 多米,自己吃饭、上厕所都没问题,血压也稳定了,很少再晕。
![]()
张女士的家人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她能自己走路,现在看到她能慢慢挪,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很多患者喝药 3 个月后,走路稳了、头晕少了,生活质量都能提上来。
李主任特别提醒,多系统萎缩的调理不是 “吃几副药就好”,得有耐心:
一定要按医嘱吃药,别自己加量、减量,更别随便停药;
配合简单的康复训练,比如慢慢散步、活动手脚,能帮身体恢复功能;
平时饮食清淡点,别熬夜,让身体有个好的恢复环境。
还要记住,中医调理不是 “替代” 其他必要的护理或干预,而是和现代方法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症状,让患者少遭罪,多找回点生活的主动权。
对受多系统萎缩困扰的人来说,益脑补髓汤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对调理思路,慢慢改善,日子总能往好的方向走。李主任也一直在琢磨更精准的调理方法,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相关咨询:157--1149--1935 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