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七点,62岁的张大妈像往常一样在自家小区健步走。然而刚回到家,她突然觉得头剧烈胀痛,半边胳膊使不上劲,还觉得有点恶心。
她一边揉太阳穴,一边安慰自己:“可能昨晚没休息好,忍忍就过去了。”家人见状犯了嘀咕,但张大妈坚持没请假看病。
没想到,到了中午,头疼加剧,甚至出现了呕吐、意识模糊。紧急送医后仅几小时,她竟然因大面积脑出血抢救无效离世。
![]()
医生告诉家属:“如果早点来医院,这一劫或许能躲过。”短短24小时,从头痛到离世,家人的自责和悔恨在病房久久挥之不去。
这真的是“普通头疼”那么简单吗?为何有人能一再拖着“慢性病”,有人却在一夜之间与生命诀别?张大妈的遭遇其实并非个例,而是许多中老年人最容易掉入的健康陷阱,轻视头痛等看似平常症状的警示信号。
究竟哪些头疼必须立刻重视?医生总结出了“4大危险信号”,尤其是最后一个,许多人根本没在意,结果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头痛,到底会隐藏什么致命隐患?
![]()
头痛,很多人都经历过。熬夜、感冒、压力大,让人短暂地头晕脑胀,但若症状反复、加重,就绝非小事。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发布的数据,因头痛就诊者中,有12.8%最终被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医学上,头痛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往往是身体其他严重问题的“报警器”。
比如脑出血、脑梗、脑膜炎甚至肿瘤,早期都会以“头痛不止”作为主要表现。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强调:“未及时处理的急性头痛,有近18.5%可能在72小时内出现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或猝死。”
而我国卒中相关指南也反复提醒,对新发、剧烈、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头痛,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很可能就是脑卒中等致命疾病在发出求救信号。
尤其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风险非常突出。血压忽高忽低、长期三高未控、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病史等,都让头痛的“杀伤力”大大增高。
有些“头痛”不是一般的疲劳问题,而是生命随时拉响的“警报器”。
![]()
很多人一旦头痛,只想着休息或者自行吃止痛药,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极为凶险的健康变化。如果这些信号出现,危险可能就在眼前:
头痛突然加剧,伴有喷射性呕吐:
这常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脑血管事件。协和医院的统计显示,80%以上的脑出血急性发作患者,首发就是头痛+呕吐,且往往进展迅猛。一旦延误救治,死亡率高达30-45%。
头痛伴有肢体麻木、口角歪斜:
不对称的活动障碍、语言困难等,基本可以判定为脑卒中预警。中华医学会最新数据指出,出现此类症状后4小时内送医,有可能最大限度挽救神经功能;一旦延迟,导致瘫痪、失语甚至死亡的风险大幅增加。
![]()
头痛合并高热、颈项强直:
这多见于脑膜炎、脑炎。数据显示,未经及时处理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率高达20-30%。若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脖子僵硬,务必警惕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所谓“有生以来最严重一次头痛”:
国际头痛学会将该类头痛归为“雷击头痛”,往往意味脑血管破裂或严重疾病发作。“生命最后的警告”,可不只是危言耸听。
很多人会说:“我就是偶尔头疼、没事吃点药。”但临床发现,正是反复忽略头痛急性变化的人群,最终发展为重症的比例高出正常人将近3倍。尤其是家有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
头痛不可怕,怕的是无视背后的健康信号。想要避免张大妈式的悲剧,医学上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建议:
警觉特殊头痛信号,坚决不“硬抗”:
只要出现突然爆发的剧烈头痛、伴神经症状或意识障碍,务必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不是等候观察,更不应自行服药,医院及时介入是唯一正确选择。
养成“血压日记”,三高患者严防卒中:
建立每日测量血压、血糖的习惯,控制在合理范围。有三高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就诊,必要时做脑部影像检查。多数卒中、出血事件,其实都“早有端倪”。
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因素: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锻炼、远离烟酒,能将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降低18%-27%。发现持续头痛易受情绪、疲劳影响的人,应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学会家庭健康急救小知识:
如家中老人突然头痛,迅速辨别有无肢体不灵、语言障碍等症状,方便第一时间沟通医生或急救中心。误时一分钟,风险就升高一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