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日本潜艇带来的隐患,关键不在海上苦追,而在岸上让它无处回港
这不是好战的口号,是一条算过账的策略
护航反潜的消耗巨大,持续打击潜艇的锚地与维修节点,往往更快、更省、更有效
![]()
真问题在眼前:如果日本把二十多艘常规潜艇投向商船航线,护航的军舰该怎么分配,正面战场的力量会不会被掏空
潜艇被不少海军弱国当作不对称打法,历史里有足够的案例
德国在大西洋搅得英国焦头烂额,苏联把潜艇当作对抗美国航母的抓手,日本既吃过潜艇的甜头也尝过被封锁的苦,战后才同时补课反潜与潜艇
二战后,造船业很快复苏,到1971年日本的船舶下水吨位达到1200万吨,体量压过许多国家
核潜艇被制度限制挡在门外,常规潜艇还有限额,于是路径选择变得明确,质量补数量,走大型化、长寿命的路线
从1955年租借美国潜艇命名黑潮号开始,到1960年的亲潮号做技术测试,再到1967年服役的涡潮级,水滴构型、整合式声呐阵列等思路逐步成形
后续夕潮级、春潮级、亲潮级、苍龙级再到大鲸级一路迭代,平均每艘常规潜艇服役时间不到15年,生产线几乎没有停过,研发节奏也没断过
日本把“在西太平洋和中国开展广泛水下作战、潜艇战”当成远景去筹划
目前海上自卫队有三款常规潜艇在役或在建,亲潮级建了11艘,退役了3到4艘,苍龙级12艘,大鲸级在建5到6艘,服役3艘
海上自卫队的这套序列,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技术堆栈
亲潮级作为第四代水滴型潜艇,单艇建造成本约5亿美元,舷体表面尽可能平滑,外部突出物压到最低,水流经过的阻力与噪声都被压制
![]()
它配备整合式声呐系统,有舰艏主被动声呐、被动阵列声呐、被动拖曳阵列声呐,还有搜索雷达
武备是6具533毫米发射管和22枚备弹,能发射89式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
在耐压壳等关键部位,日本用到了NS110超高强度钢材,潜深达到500米,这给了亲潮级在大洋里的隐蔽机动空间
苍龙级差不多是亲潮级的放大改款,装备斯特林AIP闭循环推进系统,水下排水量超过30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
在不冒泡的情况下,苍龙级能在水下潜航16到20天,这个持续时间已接近核潜艇的水下生存
问题也摆在台面上,AIP的总功率只有300千瓦,长时间潜伏时航速大约4节,只能做伏击和窥探,想跟踪军舰就力不从心
于是最后两艘苍龙级放弃了斯特林轮机,改为柴油机组搭配多组锂电池
锂电池的风险众所周知,封闭空间里一旦出问题代价很重,但日本算的是性能账
同体积的铅酸电池只能支撑20节高速航行约1小时,锂电池可以把高速航行拉到10小时,这种加速与持续能力意味着潜艇能迅速抢位、快打快撤
苍龙级的备弹也由22枚增加到24枚
基于苍龙级的经验,大鲸级把指挥台围壳明显缩小,动力依然走锂电池加柴油机组合,但柴油机的功率比苍龙级更高
大鲸级可配备30枚鱼雷和导弹,火力密度进一步提升
![]()
不同于战斗机和军舰领域的外部依赖,潜艇在日本的国产化程度极高,科研、工艺、材料、供应链环环相扣
生产线不间断、人力体系稳定,这让日本的常规潜艇战斗力持续逼近攻击型核潜艇的门槛
对比之下,中国在常规潜艇领域面对日本没有压倒性优势
苍龙级的综合性能能对标039A/B,大鲸级则具备与最新的039C型对比的资格
因此,日本提出要打潜艇战并非夸口,它确实有“两把刷子”
潜艇难打的真相在于,若它一心潜伏,别人很难把它逼到决战场
一支潜艇队若决意潜伏,几乎没有人能迫使它出场打决战
历史里英美在大西洋投入的护航与反潜资源远超围剿水面舰队,为此足足耗了好几年
日本手里的二十多艘常规潜艇,有一半具备长时间水下潜伏能力的AIP配置,搜索窗口被拉得很窄
它们的攻击能力并不强,更多承担本岛周边协助任务
常见的任务是协助美国第七舰队做反潜、侦察、巡逻、区域护航警戒、封锁与布雷
![]()
真去打解放军的军舰,风险极高
武器上,鱼叉反舰导弹的能力大致相当于鹰击-83,对054A护卫舰的威胁有限,很多情况下1130近防炮就能把来袭拦下
如果选择接近发射鱼雷,就得承受反潜直升机和多平台的联合反制
最棘手的点在商船队
鱼叉导弹打军舰可能不够用,但对民船是够用的
一艘亲潮级带着二十多枚鱼雷和导弹,理论上能攻击二十多艘油轮或货轮
二十多艘潜艇一次出击,理论打击规模就是四百多艘
护航编队要不要加厚,战场主力要不要抽走,这是真正的两难
对交通线的骚扰,往往能逼对手做资源再分配,这才是潜艇战的杠杆
与此同时,日本在高超音速导弹上持续研究,美国也同意向日本出售巡航导弹
大型常规潜艇若装上更强的进攻性弹药,对纵深目标的威胁会抬头
![]()
这意味着反潜再怎么提升,依然是被动应对
有海军分析人士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把打击点从海面转到锚地与维修基地,才能从根上掐断常规潜艇的战斗力
后勤是一支潜艇部队的呼吸,补给、维护、换装一旦被持续打乱,不用找它的踪迹,它也难以为继
从资源账看,持续攻击潜艇基地的消耗,往往低于长期护航加面海搜潜的总投入
也得把镜头拉回到更广的图景
如果日本试图对中国发起潜艇封锁战,中国也可以用核潜艇对日本实施反封锁
岛国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远高于大陆国家,交通线被掐,会比想象中更快反噬自身
问题不在口号,还是在决策
所谓封锁,靠的是补给与持久,不是单次的冒险与试探
这整个判断有一个前提,所有信息都来自公开的装备与历史演训,不为未经证实的细节作延展
中心观点并不复杂:与其在海上追影子,不如让影子没有灯
这既是策略选择,也是一种节约
对海上交通线的风险需要正视,但要把矛头指向潜艇可依赖的家与港,才能把威胁从长期变为短期
真正的封锁能力,取决于后勤的续航,而不是潜艇的潜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