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银杏黄。
作为全国银杏的“天然老家”,湖南的银杏多得数不过来。
![]()
湘南双牌县桐子坳村凭着千余棵银杏坐稳“中国银杏第一村”的宝座,其中218棵都是百年级别的“老寿星”。
东安县更有一棵2500岁的“湖南银杏王”,见证了半部湖湘史。
而湘西南的武冈,一棵1700岁的古银杏,愣是在刀光剑影、天灾人祸里活成了传奇。
它曾被雷劈、被火烧,主干折了大半,如今却依旧枝繁叶茂,每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活脱脱一部“植物界的苦难辉煌史”。
01
文庙前的“黄金甲将军”,千年仍风华
武冈渠水北岸的文庙前,闹市区的攀龙桥与让龙桥之间,藏着一位“黄金甲将军”——它是西晋名臣陶侃亲手栽种的千年古银杏。
![]()
每到秋冬就身披“黄金甲”,金黄的叶片与文庙的青砖红墙相映成趣,像给古老的建筑镶上了一道金边。
这棵银杏高大挺拔,树干苍劲如虬龙,满树金黄浓得像泼洒的油画。
它与文庙的大成殿、棂星门并肩而立,把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揉在一起,成了湖南文庙中独一份的景致。
从车水马龙的桥上望去,侧枝斜斜探出,横跨街道,远远望去,宛如一道天然的金色拱门,来往行人穿“门”而过,仿佛都沾了些千年的文气与灵气。
![]()
只是这位“老将军”早已形单影只。1700多年的风雨磨蚀,让它的侧枝空了心,残存的树干直径只剩0.6米,全靠坚韧的树皮支撑着庞大的身躯。
为了帮它“站稳脚跟”,人们在对面立了根形似树干的水泥柱,像给老将军配了个忠诚的卫士。
02
劫后余生的“生命奇迹”
如今孤零零的“黄金甲将军”,原本是“双杏参天”的主角之一——“双银杏”的名字,本就源于当初陶侃栽种的两棵银杏树。
可命运的暴雨,偏要往这对“孪生兄弟”身上浇。
![]()
1965年,一场特大风灾突袭武冈城,西边的那棵银杏被狂风连根拔起,从此与兄弟阴阳两隔。
谁料“祸不单行”,1979年4月,幸存的东边银杏又遭重创——雷击过后火舌蔓延,近30米高的树干拦腰折断,最后只留下约5米高的树桩和几根侧枝,惨得让人以为它要彻底“下线”了。
可银杏从不是“娇滴滴的品种”。即便只剩半条命,这棵树依旧倔强:第二年春天,断裂的枝桠上就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春夏葱茏如旧,秋冬金叶灿灿,生机硬是从绝境里钻了出来。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1981年春天,残桩顶部竟悄悄长出了一棵樟树,小樟树依偎着老银杏,形成了“杏怀抱子”的奇观,像是老银杏在灾难后,还亲手抚育了新的生命。
磨难还没结束。二十多年后,武冈扩建廻龙路,需要填高路面,本就只剩5米主干的古银杏又“让了步”,2.3米的树干被埋入地下,相当于硬生生“矮了半截”。
![]()
2007年,为了托住它沉甸甸的侧枝,特意在渠水一侧立了水泥柱,这才让老将军彻底稳住了身形。
其实早在清代初期,这棵树就出现了皮枝剥落的迹象。当时旅居武冈的浙江学士吴鸿见了心疼,特意在树周围砌砖保护。
他的河南朋友听说后,被这份善举打动,写下长诗《双银杏(并序)》,赞颂它“万劫长留天地春”的韧劲儿。
03
源于文心的“千年之约”
这棵古银杏的故事,要从1700多年前的晋朝说起。
据武冈文化馆史料考证,它的“栽种人”是时任武冈县令的陶侃——这位后来名满天下的名臣,早年家境贫寒,与母亲谌氏相依为命,全靠苦读和贵人推举,才在41岁那年来到武冈这个偏远小城任职。
![]()
陶侃是个实干家,到任后就忙着兴办学堂。他在文庙前修建学宫时,忽然想起《庄子·渔父》里“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的典故,便想效仿孔庙建杏坛,在学宫前种上杏树,沾沾孔圣人的文气。
可当时南方少见杏树,树苗得从北方千里迢迢运来,实在不便。灵机一动的陶侃想到了银杏——这树既耐寒又长寿,气质还与学宫的庄重相得益彰,于是亲手在学宫里栽下了两棵,这便是“双银杏”的由来。
千年来,这对银杏兄弟成了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明末清初诗人潘应星的《双杏歌》就专门为它们而作:“泽宫泮上双银杏,半亩阴森门墀静。雨露纷披岁月深,云烟高拂干霄影。”
诗里的银杏,既有遮天蔽日的雄姿,又有静立文庙的雅致,寥寥数语,道尽双银杏的苍劲与风骨。
04
活过千年的“生存密码”
火烧不死、雷击不亡,这棵古银杏能活1700多年,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它自身的“硬核基因”,是文化的“温柔庇护”,更是一方水土的“悉心滋养”。
![]()
首先是“自带外挂”的生物学特性——银杏本就是“树界老神仙”。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银杏早就凭着“活化石”的身份站稳了脚跟。
它的抗逆性强到离谱:耐寒耐旱不算,还能扛病虫害,就连空气污染都不怕,极端天气来了,总能凭着“硬骨头”熬过去。
更厉害的是它的“再生魔法”——细胞再生能力和萌蘖能力超强,就算主干断了,侧枝或根部也能冒出新芽,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
![]()
其次是文化信仰的“金钟罩”,自带“护身符”。生长在文庙这种“文化圣地”,银杏从诞生起就被赋予了“教化象征”的神圣意义。
历代的读书人、官府和百姓都敬它爱它,没人敢轻易伤害它。
而且,在传统观念里,古树是“有灵性”的,是地方的“风水根脉”,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敬畏,成了它最坚实的“保护伞”。
最后是“天时地利”的加持——武冈的山水,刚刚好。武冈地处湘西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再加上偏酸性的土壤,简直是为银杏量身定制的“宜居房”。
更幸运的是,文庙周边历史上没经历过大规模开发和战乱,环境稳定,让这棵古树得以在安稳中慢慢生长,不必担心“无家可归”。
![]()
05
结语:一棵树,一座城,一段不朽的传奇
如今,每当秋风掠过武冈城,这棵1700岁的古银杏就会抖落满树金黄。
阳光穿过叶片,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把千年的故事都铺在了地上。
它见过陶侃办学的身影,听过文人吟诗的声音,扛过天灾人祸的打击,如今依旧枝繁叶茂——这棵古树,早已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武冈的“活历史”,是藏在烟火人间的“生命传奇”。
下次路过武冈,不妨放慢脚步,穿过那道金色的“拱门”——也许,你能听见1700年前陶侃种下希望的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