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国民党支持率一个月上涨3.9个百分点,刚上任18天的党主席郑丽文首战告捷;另一边是赖清德当局急吼吼官宣,从11月19日起,将向全台980多万家户普发“民防手册”,叫嚣“台湾绝不投降”。路透社看热闹不嫌事大,说这是台当局“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作。
一边是民心向背的悄然转变,一边是“台独”势力的铤而走险,这场攻防战背后,藏着台海局势的深层暗涌。
![]()
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作
台湾政坛,风云变幻的速度总是让人咋舌。就在短短18天里,一场关乎“安全感”定义权的话语攻防战,已经激烈上演。
一方是民进党当局的领导人赖清德,他的支持度在过去五个月里跌入谷底,似乎正被逼入墙角。另一方,则是刚刚接任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上任即打出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党支持率涨跌游戏,而是一场根本性的路线对决。
核心问题直指台湾的未来:是把自己武装成一座对抗大陆的“军事堡垒”,还是重新定位为一座沟通两岸的“和平桥梁”?赖清德选择了前者,而郑丽文,正试图把航船调转向后者。
![]()
11月18日,一份来自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数据,像一枚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数据显示,赖清德的整体表现获得了高达50.2%民众的不赞同,民进党的支持度也应声下滑1.8个百分点,跌至31.1%。这五个月,堪称他“最惹人厌的时刻”。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刚刚上任18天的郑丽文,却给国民党带来了一剂强心针。党派支持率在一个月内竟逆势上涨了3.9个百分点。
党内人士江怡臻评价说,郑丽文早期的举措,“每一件都踩在了点子上”。
![]()
赖清德显然感觉到了压力。就在民调公布的第二天,11月19日,一场史无前例的行动在全台展开。
当局官宣,首批印制高达1100万份的“民防手册”开始向全台湾980多万家户普发,并要求在明年1月5日前完成。路透社都忍不住评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作。
![]()
一本手册一场豪赌
这本由被大陆列为“台独”分子的林飞帆主导编撰的手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抗思维。
它不仅公开将大陆污蔑为“敌国”,臆想了从网络瘫痪到武装侵略等多种“军事威胁”场景,更是在手册中白纸黑字地宣称:“任何关于台湾投降或战败的讯息都是假的”。
![]()
这种操作,与其说是在进行“民防教育”,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恐惧营销”和思想捆绑。
赖清德当局似乎想通过这本人手一册的实体印刷品,将抽象的政治风险,转化为每个家庭都能触摸到的具体恐惧。
![]()
他试图用这种强制灌输的方式,打造一个所谓“绝不投降”的社会共识。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火上浇油”。郑丽文在脸书上毫不客气地批评。在野党更是骂声一片,民众党“立委”林国成直斥此举是“扰民”,更是不留情面地形容为“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
国民党“立委”牛煦庭也认为,这本手册的出现,恰恰证明了战争风险正在急速上升。
岛内舆论的反应,狠狠打了赖清德一记耳光。强调“不投降”的背后,恰恰暴露了“台独”势力内心深处对民心可能动摇的极度恐惧和色厉内荏。
![]()
甚至连民进党自家的候选人,如何欣纯和陈莹,都不敢与赖清德公开合照,生怕被他低迷的民望拖累。
这本手册,成了一面照妖镜,照出的不是民众的“抗敌决心”,而是当局的焦虑与不自信。
![]()
就在赖清德忙着用手册煽动恐惧时,郑丽文却在另一条战线上开辟了全新的舆论场。
她接受了日本知名媒体《日经亚洲》的专
![]()
访,通过这个国际平台,直接向世界阐述了她截然不同的安全观。
郑丽文的观点清晰而尖锐。她直言,领导人应该极力避免“一言丧邦”,台湾的安全绝不可能靠对美军购来保障。
![]()
她抛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何台湾不能拥有“倡导统一的自由”?她认为,台海紧张的根源,不在于大陆,而在于“台独”势力。在她看来,赖清德正带领台湾滑向一个危险的“台独法西斯”时代。
这篇专访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日经亚洲》甚至给她冠上了“统一女神”的称号,这或许带有树靶子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声音被国际社会听到了。她不再被动地“反独”,而是主动地“倡统”,试图从根本上重设台湾政治的议程。
![]()
谁在失民心谁被找上门
行动胜于言辞。郑丽文的党务改革也与其论述高度一致。
她一上任就快速完成了县市党部的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她任命了四位被外界视为“统派”的副主席,包括萧旭岑和张荣恭,并且重用了前主席洪秀柱的人马。
![]()
这还没完,她还迅速派遣副主席访问大陆,参加吴石烈士的纪念活动。
这一系列操作,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国民党要挺直腰杆,引领一股“认同中国人”的民意,绝不做民进党的“尾巴党”。
![]()
她深知,只有接受“九二共识”,以“两岸同属一中”的立场进行对话,才可能和平化解分歧。
她要告诉所有人,只有坚守这个底线,才能赢得尊严,否则就只能沦为外部势力的炮灰。
![]()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郑丽文抓住了岛内社会求“和平”、求“民生”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她的支持率应声而涨。
而赖清德那套附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的论调,向外部势力求援,并将台湾民众捆绑上战车的做法,则遭到了民意的惩罚。
![]()
更有趣的一幕发生了。过去,台湾的政客总是需要跑到美国在台协会(AIT)去“汇报工作”。但这次,情况颠倒了过来。
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在内的多国“驻台代表”,一反常态,竟然主动登门求见刚刚上任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
![]()
这一现象,同样被外界视为“史无前例”。这并不代表这些外部势力完全认同郑丽文的主张,但恰恰说明,她清晰而坚定的路线,迫使这些玩家必须重新评估局势。
他们担忧,如果完全不与这位立场鲜明的国民党新主席接触,可能会失去介入台海局势的杠杆。
![]()
安全感的终极之问
对比之下,高下立判。过去国民党那种模糊不清、左右摇摆的路线,反而常常被外部势力轻视和忽略。
而郑丽文展现出的“战略自主性”,那种敢于说出“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生存”的勇气,反而为她赢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关注。
![]()
与此同时,郑丽文也在积极推动岛内政治力量的整合。就在11月19日,她将与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会面,推动蓝白合作。
这表明她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国民党内部,而是着眼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抗民进党当局的冒进路线。
![]()
这场围绕“安全”的话语权攻防战,还远没有到终局。
赖清德的“民防手册”闹剧,本质上是将台湾民众当作其政治议程的“人肉盾牌”,这条路的终点,只会是持续的紧张与对抗,甚至是兵凶战危。
他试图用制造外部威胁的“恐惧叙事”来巩固权力,但显然已经触碰到了民意的天花板。
![]()
郑丽文的“开门红”,则清楚地显示出,岛内社会对另一种选择的强烈渴望。
她的挑战同样艰巨:如何将“倡导统一”、“接受一个中国”这些在当前台湾舆论环境下显得有些“大胆”的论述,转化为多数民众能够理解、接受,并最终相信能带来真正和平与繁荣的具体政策。
![]()
结语
从“堡垒化”到“桥梁化”,台湾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最终决定胜负的,将不是谁的口号更响亮,谁的宣传册印得更精美,而是谁的叙事,更能回应民众对和平安宁、好好过日子的那份最根本、最朴素的向往。
郑丽文的第一仗打得漂亮,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赖清德如果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他所面对的,将不仅仅是民调数字的下跌。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