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这两天一口饭都不吃,一摸肚子圆滚滚的”“半夜翻来覆去哭,嘴巴里还有股酸臭味”“拉的便便又干又臭,舌苔厚得像一层霜”……
一到换季或者节假日,后台就被家长们关于“积食”的求助刷屏。看着娃不爱吃饭、面黄肌瘦的样子,不少家长急着给娃喂消食片、开开胃药,却忽略了“药食同源”才是更温和的调理方式。
今天就给大家安利一款专为孩子设计的“健脾消积小能手”——儿童版四神汤,再附上3组黄金搭配,从根源上帮娃调脾胃、清积食,让娃吃饭香、少生病!
先搞懂:娃为啥总积食?别再怪“吃太多”了
很多家长觉得积食就是“吃撑了”,其实不然。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发育成熟,就像一台功率不大的小机器,一旦遇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就容易罢工。
除了吃太多肉、零食,这3个原因更易被忽视:① 吃饭时追着喂、边玩边吃,影响脾胃运化;② 换季时温差大,脾胃受凉后功能减弱;③ 生病刚好后立马补营养,脾胃“接不住”。
积食久了不仅影响食欲,还会让娃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睡不踏实,家长们一定要重视,但千万别乱用药!相比药性偏强的消食药,四神汤这种食疗方更适合长期调理。
娃积食喝四神汤?选对配方是关键!
提到四神汤,很多人会想到成人版的“茯苓、莲子、芡实、山药”,但直接给娃喝成人版可不行
给娃喝的四神汤,配方必须“减龄化”调整,核心原则是:健脾为主,消积为辅,温和不刺激。
分享一个经过无数家长验证的儿童版四神汤基础配方(适合1-3岁,3岁以上可酌情加量):
山药 8g(选垆土山药,健脾效果更好,去皮切小块)
- 茯苓 6g(提前泡30分钟,去湿健脾的核心)
- 芡实8g
- 莲子 6g(去芯!去芯!去芯!避免寒凉)
- 炒谷芽
- 陈皮
做法超简单:所有食材洗干净,放入砂锅或电炖盅,加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滤出汤汁给娃喝,剩下的山药、莲子也能直接吃,口感粉糯娃不抗拒。
小贴士:1岁以下的宝宝如果还没添加辅食,不建议喝;1-2岁的宝宝初次喝,先从100ml开始,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3组黄金搭配,针对不同积食情况“精准打击”
每个娃的积食症状不一样,有的是“肉积”(吃太多肉),有的是“食积”(吃太多零食),有的是“寒积”(受凉后积食)。给四神汤加对“料”,调理效果翻倍!
搭配1:肉积严重(爱吃肉、大便臭、舌苔厚腻)→ 加山楂+麦芽
如果娃最近顿顿离不开肉,积食后肚子胀得像个小皮球,嘴巴里有酸腐味,就在基础配方里加:干山楂5g(去核,避免太酸刺激胃)+ 炒麦芽8g。
山楂专门消肉食积滞,炒麦芽能健脾开胃,和四神汤搭配,既能消积又不损伤脾胃,煮出来的汤带点酸甜味,娃也爱喝。注意:山楂不能长期加,积食缓解后就去掉。
搭配2:食积+便秘(吃太多零食、大便干硬、排便费力)→ 加苹果+麦冬
有的娃不爱吃饭却爱吃饼干、蛋糕,积食后容易上火便秘,这时可以加:苹果1/2个(去皮切小块,带籽煮有收敛作用,避免便秘加重)+ 麦冬5g(滋阴润燥,缓解上火)。
苹果煮软后有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麦冬清热不伤胃,和四神汤一起煮,口感清甜,还能帮娃缓解便秘困扰。
搭配3:寒积(受凉后积食、吃凉食后呕吐、手脚冰凉)→ 加生姜+红枣
换季时娃不小心受凉,或者吃了冰淇淋、凉水果后开始积食,甚至呕吐清水,就加:生姜1片(去皮,驱寒暖胃)+ 红枣2颗(去核,补气血)。
生姜的温性刚好能中和积食的寒气,红枣还能调和味道,让汤不辣口,适合脾胃虚寒的娃。注意:生姜别加多,1片就够,避免太辣刺激娃的口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