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门口一到月初就不一样了,老人们早早出来排队,阵仗可比春节发红包还热闹。看队伍里的白发多,人声也杂,大都是奔着那一笔退休金去的。在旁边看着,我就有点感慨,这天对许多人家来说更像过节。钱还没捂热,心里已经在盘算要分几份贴补家里,尤其是那些要帮忙照顾孙子的。
![]()
等钱一到账,整个社区的气氛都活跃起来。菜市场老板最清楚,摊位上提前备好肉蛋奶,等着老顾客带着新收的退休金来采购。比起上个月最后几天的清冷,月初一到摊位直接被人挤满。有的买肉,有的挑鸡蛋,再加点水果,生活气息一下就浓了。其实,这些老人买的吃的,不只是自己吃,还得考虑一家老小。大多数家庭,老人肩上的担子一点都不轻。
有件事平常不太被大家说破,小辈孩子学个兴趣班,舞蹈也好,画画也罢,学费没少,常常靠爷爷奶奶攒着帮着交。孩子需要多学点技能,家里有经济压力,年轻人的工资大部分让银行房贷扣走了。别说城市了,三四线地方也差不多,邻居家、亲戚家都一样,孩子每年花出去的钱逼近几万,家里一算账,总归得从老人那里想办法。
![]()
其实老人们也有自个儿的难处,自己要拿钱看病、买药,有些药不舍得买太好的,主要是怕花多了耽误补贴孙子的学习。有人小声讲,拿了养老金不一定开心,有时候只是被家里的情况“拽着”得掏腰包。听着心里嘀咕一阵,社会氛围就是这样,没人觉得奇怪,大家也都默认了。
最近还算有点变化,政府说养老金有上涨,金额多多少少有了点提升。但实际上呢,生活开支涨得更快,学费、药价调了好几轮,涨的速度比补贴还快。基层里老人在家看孙子,外头听说要给看孩子的老人发钱,政策上提过,但最后连个通知都没落实,更别说实际到手了。和国外一些国家比起来,国内的家庭更讲亲情,但说白了,这其实也是社会保障体制兜得不够牢的结果,家家压力大,只能有老人来补。
![]()
社区里头,老人掏退休金当孩子兴趣班赞助人的现象真不算稀罕。如果把各大外卖、培训平台上的消费记录翻翻看,可能有不少订单其实都是老人账号付款的。到底有多少老人愿意帮,多少是被逼的,也没人专门统计。每一单背后其实都有说不清的小故事,但大家也都习惯,没人多问。
家庭里的支撑有时候是被“推着”主动的,还是无奈的?其实都掺杂着点情绪。老人说,不是家里困难不想帮,关键孙子的未来谁舍得风险?这也是社会保障没托住大家的后果之一。个人的压力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家里人分担。总觉得这种氛围挺复杂的,但现实里也没人专门琢磨细节。社会这些环节,慢慢都变成了习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