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
连续8年参加进博会,霍尼韦尔的展台面积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扩大了10倍,累计展出约170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多数已在中国市场成功落地。对于这家在中国已深耕整整90年的跨国企业来说,进博会已成为其首发首展首秀创新产品、集中呈现前沿科技、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站式平台。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霍尼韦尔非常重视这一世界级交流平台。”11月7日,霍尼韦尔大中华区总裁余锋在展台表示。在他看来,进博会让霍尼韦尔用最直接的方式与中国市场对话、展示技术实力、深化合作关系,践行“东方服务东方”的承诺。
“全勤生”的进博情怀
“进博会的吸引力在于其汇聚了全球创新与本地需求的交汇点,进博会不仅是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其强大的参展阵容也让我们有机会与新老朋友相聚,拓宽合作网络,帮助我们构建了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的紧密连接。”余锋说。
今年,霍尼韦尔以“智造无界 碳索未来”为主题亮相进博会。在技术装备展区集中展示了智能制造、智慧建筑、可持续发展和航空领域的众多科技成果。
余锋说,在可持续领域,霍尼韦尔依托百年技术积淀,展示UpCycle塑料回收工艺、“未来数智炼厂”和智能工厂等创新解决方案,赋能循环经济发展与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公司还展示了广泛应用于储能、新能源车领域的传感、控制与数字化技术,构建实现“双碳”目标的多用途技术工具箱。
在未来航空领域,可持续航空燃料方案(SAF)则通过适配多种可再生原料与显著的减排优势,为低碳飞行提供多样化路径。其中Ecofining技术可将废弃油脂等原料转化为SAF,与化石燃料相比,温室气体排放最多可减少高达80%。
余锋表示,此次展示的不仅是霍尼韦尔的创新实力,更是公司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霍尼韦尔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向中国市场传递我们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决心。”余锋说,我们相信,进博会将再次为霍尼韦尔带来值得把握的“进博机遇”。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连续参展,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从展会现场延伸至霍尼韦尔产业链的深处。过去7年,霍尼韦尔的众多项目实现从签约到落地运营。
余锋举例说,第四届进博会上,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霍尼韦尔签署“霍尼韦尔过程控制(中国)运营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该中心现已正式运营,成为霍尼韦尔在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创新引擎与运营基地。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发布了由中国本地团队研发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这一系统专为中国建筑市场的能源管理需求设计,能够提升楼宇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运营能力。霍尼韦尔天津工厂率先部署该系统,应用后,工厂用电量同比下降5%,减少碳排放约86吨。
“进博会不仅带来订单,更带来信任。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在中国建立了研发、制造、供应链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余锋说。
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2025年,是霍尼韦尔进入中国的第90年。目前,霍尼韦尔已在中国布局10个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研究院,拥有超过4500项中国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构建了多领域的创新网络。
当下,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余锋认为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尤为可贵。“中国的完整产业体系、庞大市场、工程师红利以及政策支持,构成了霍尼韦尔最坚实的信心来源。同时,中国在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方面的布局,与霍尼韦尔的核心战略高度契合。”余锋说。
余锋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释放更多机遇——从先进制造、清洁能源到生命科学、数字化产业,都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本地创新、全球赋能”的广阔空间。霍尼韦尔也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好地将自身优势与本地需求相结合。
“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余锋强调,霍尼韦尔始终秉持创新理念,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深度参与中国发展,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各方合作共赢。
他说:“在中国,在进博会上,霍尼韦尔不仅展示技术,更与这片土地共同创新、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