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北京”航班落地不到48小时,德国财长克林拜尔就把三句话重复了三遍: 1. 欧盟准备好“关闸门”保护自家市场; 2. 27个成员国对华得唱一个调; 3. 就算中国给了稀土“保供”口头支票,德国仍要“去风险”。
这三句像三颗钉子,把2025年11月的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钉在了“先划红线、再谈生意”的冷光灯下。
——这不是普通的年度对话,而是一场“带着安全带的高空走钢丝”。
### 一、把“产能过剩”翻译成大白话 克林拜尔在钓鱼台说:中国造电动车、光伏板、锂电池像“开闸的洪水”,欧洲工厂像“下游的小舢板”,水位一涨就翻船。
![]()
中方听懂了,回敬一句成语: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
翻译腔一下变成火药味: 德国要的是“产量天花板”,中国给的是“技术升级窗”。
### 二、稀土、芯片、6G:三条“气管子”谁先松手? 德国工业的三条“气管子”——稀土、芯片、6G标准——目前都攥在别人的手心里。
![]()
1. 稀土:中国占全球精炼产能90%,德国永磁电机、风电涡轮、变速箱全指着它。 2. 芯片:美国先卡中国,中国反手限制镓、锗出口,德国车规芯片成本立刻抬15%。 3. 6G:德国政府刚把华为、中兴列入“可信组件黑名单”,却又要回中国谈“未来标准联合研发”。
克林拜尔把随行的高管——安联、欧尔克、德意志交易所——推到台前,等于告诉北京: “我手里不只有政府订单,还有3万亿欧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可以一起分蛋糕,但前提是我得先活着。”
### 三、“一中原则”与“去风险”:两个互斥的硬指标 中方开出的政治门票只有四个字——“一中原则”。
德国最近却连续踩线: - 经济部放风“台湾海峡是国际水域”; - 外交部推迟原定12月的访华团; - 电信署给运营商下函“2026年底前拆华为5G天线”。
于是,北京把对话的欢迎晚宴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挪到钓鱼台“小范围”,合影环节缩短到90秒——信号很明显: “要谈生意,先收拾作业。”
### 四、企业用脚投票:大众、巴斯夫一边加码,一边“留后手” 看似“政冷”,企业却“经热”。
![]()
- 大众宣布再投25亿欧元扩建合肥研发中心,却把电池核心专利注册在新加坡;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2025年第三季度投产,同时把欧洲乙烯产能回迁路德维希港; - 宝马与宁德时代签长期电芯合同,却在匈牙利建“备用工厂”。
一句话: “订单留在中国,图纸留一份在家。”
### 五、2026场景预演:三条路,德国只能选一条 1. **“软脱钩”**——欧盟2026年碳关税+供应链法案落地,中国出口成本抬升,德国顺势把最后组装搬回斯洛伐克、匈牙利,完成“近岸外包”。 2. **“硬对抗”**——若中国再收紧稀土出口,德国联合法国、意大利启动WTO诉讼,中欧贸易战正式点火。 3. **“再挂钩”**——双方把“产能过剩”谈判升格为“中欧绿色产能合作基金”,用合资建厂替代关税壁垒,把“洪水”引流到第三方市场——非洲、拉美、中东。
克林拜尔回国前抛下一句话: “我们不想封闭,但必须能自给。”
翻译过来就是: “城门可以开,但护城河先挖深。”
——北京听懂了,柏林也听懂了,可听懂不等于握手。
![]()
下一次对话桌摆在哪里、摆什么点心,要看2026年春天谁先把自己的“作业”写完。
留给德国的是一道算术题: “去风险”成本 ≤ “丢市场”损失?
留给中国的是一道作文题: “如何把‘相互尊重’写成让对方不跳脚的执行细则。”
谁先交卷,谁就能在下一轮全球产业链的“抢椅子”游戏里多拿一把椅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