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原本普通的语文课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火药桶,老师讲了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暴行,结果被一位中日混血学生的家长举报,说内容“过于血腥、挑动仇恨”,老师还被骂“枉为人师”。
这事一曝光,网友彻底炸了,有人声援老师,有人指责家长,还有人吵着要“取消国籍”,事情的发展过程究竟如何?而从这件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反思?
![]()
从时间点看正值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不少学校都在开展相关纪念活动,老师讲抗战史,不稀奇。
讲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这些铁证如山的罪行,也完全在中国的教育大纲和法律框架内,《爱国主义教育法》刚实施没多久,这种历史教育反而是一种要求。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特殊身份”的学生和她的家长身上,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日本人。
![]()
她觉得老师讲得太残忍,说孩子因此在学校被孤立,还说这是“制造民族仇恨”,于是她干脆向学校举报,还在群里公开指责老师“血腥”“不配当老师”。
这事一上传到社交平台,直接引爆了,老师的求助帖不到24小时就冲上热搜第二,点赞数超过12万,评论上万。
绝大多数网友支持老师,认为这是“该讲的历史”“必须讲的真相”,但也有一部分声音开始质疑是不是讲得太重了?是不是该考虑孩子的家庭背景?
![]()
抗战历史不是哪位老师的“个人观点”,而是国家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南京大屠杀、731人体实验、慰安妇制度,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证据确凿的历史事件。
2025年8月,中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731部队的《身上申告书》原始档案,进一步坐实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反人类罪。
在这种背景下,家长说老师“编造内容”“渲染仇恨”,就显得非常荒谬,这不是意见不同,这是对历史事实的否定。
![]()
我们再看另一个角度,这位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歧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担心能成为否定历史教育的理由吗?
显然不能,如果因为有混血学生在,就不讲日军罪行,那是不是也不能讲大屠杀?不能讲殖民地历史?那历史课的底线在哪?
教育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真实,不是“制造仇恨”,而是让下一代知道这段黑暗历史是怎么发生的,避免它再次发生,正如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说的:“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不是为了怨恨。”
![]()
日本国内的情况也值得一提,近年来日本教科书逐渐将“侵略”改写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淡化为“南京事件”,甚至用“自愿”来描述慰安妇制度。
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蔓延,让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的历史态度保持高度警惕,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历史教育上更不可能“退让”。
但现实远比理论复杂,一个混血孩子面对同学的异样眼光、家长的敏感情绪、网络的极端言论,确实可能感到压力巨大,也正因为如此教育不仅要讲真话,更要找到讲真话的方式。
![]()
这次事件的爆发不只是一次家校矛盾,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教育体系里长期存在的断层,我们习惯讲“正确答案”,但不擅长面对复杂身份,我们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却鲜少告诉学生怎么处理“自己就是历史一部分”的情绪。
尤其在越来越多跨国婚姻、移民背景的孩子进入中国课堂后,这种冲突只会更多,难道历史教育要“因人而异”?当然不是。
![]()
但是不是可以在讲述历史罪行时,加入一些人文关怀的设计?比如告诉学生,“批判战争罪行,并不等于否定某个国家的今天”;“反对侵略,不等于仇恨任何民族”。
这不是软化历史,而是让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集体罪行,什么是个体无辜,日本政府遮掩历史,是我们要批评的,但日本普通人是否应被仇视,是另一个问题。
一个可行的方式是课程设计上加入“专题课”,专门讲“历史伤痕与民族关系”“战争记忆与和平建设”,比如刘昌言老师因为捐赠“慰安妇”证据而获奖,不是因为他“反日”,而是因为他在传递真相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关注。
![]()
学校也该有预警机制,敏感课程提前告知家长,让老师和家长之间达成基本共识,既不影响教学完整,也避免个体情绪突然爆发。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底线不能退,历史教育如果妥协成“看谁情绪大谁就赢”,那教育的公信力也就没了。
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我们到底准备好没有,在一个多元社会里,以一种成熟的方式讲述真实的历史。
![]()
讲历史本来就是在和“遗忘”做斗争,但现在我们还要同时面对“过度敏感”、身份政治、“网络正义”这些新挑战,一方面网友喊着“不能忘本”,一方面又有人给家长扣帽子“卖国”,这种极端对抗,反而让问题更难解决。
我们需要的是能让学生理解历史复杂性、接受多元身份的公共教育结构,这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事,但每一次争议,都是一次机会。
这次学校做得不算差,核查后确认老师无过,接下来还要优化课程内容,这是底线的守住,也是教育的进步,我们不需要一刀切的“正确答案”,但必须要有清晰的价值底线。
![]()
讲历史,不是为了让人愤怒,而是为了让人清醒,面对争议不是必须选边站,而是需要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不能退让的底线。
教育该做的是教孩子怎么面对真相,而不是帮他们逃避现实,这节“被举报”的语文课,其实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一个社会的成熟,不是你能说什么,而是你敢说什么,也知道怎么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