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蓝田厨师”“长安汉唐妆造师”“阎良航空工匠”“高陵汽车工匠”……这些带着明显地域标识的行业职业名词,正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劳务品牌。
劳务品牌既是一张“就业名片”,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形成“政策领航、技能驱动、产业赋能、价值提升”四位一体的劳务品牌培育路径,不断为重点产业输送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西安市已培育出38个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劳务品牌,覆盖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截至今年10月,带动就业创业7.5万人。这些“金招牌”正托举起更多群众的“金饭碗”。
政策引领 推动劳务品牌全域协同发展
劳务品牌凭借地域标识、行业属性和技能优势,成为推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西安市将劳务品牌建设纳入就业优先战略,由市人社局牵头,联合15个部门,形成“跨层级联动、跨领域协同”的机制。
2023年,《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品牌培育-标准认定-市场推广-动态管理”的全流程政策框架,坚持“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乡村振兴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形成多元化劳务品牌矩阵。通过“区县孵化-市级提升-省级扶持-国家推广”的梯度路径,构建“金字塔型”成长体系。市级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向劳务品牌倾斜,自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590万元奖补,惠及48家单位,形成政策、资金、人才“三位一体”有力支撑。
为确保劳务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西安市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实时掌握重点企业和引领单位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扶持策略。同时,依托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协作平台不断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实现政策与资源有效联动,确保劳务品牌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稳步发展。
如今,品牌建设成果正逐步显现:西咸新区依托国家级非遗“茯砖茶制作技艺”,打造“西咸茯茶工匠”,带动就业创业超7000人。其中,陕西北极宫生物科技集团创始人刘翔,以茯茶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创业200余人。蓝田县以“中国厨师之乡”文化底蕴,整合6万余名厨师资源,打造“蓝田厨师”品牌,每年创造劳务收入超50亿元,同时带动家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资金、人才的联动效应,让特色技能与区域优势紧密结合,为高质量就业、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注入动力。
技能驱动 打造劳务品牌“硬实力”
发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是基础。西安市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技能西安”行动,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指导”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5.6万人次,打造“高陵汽车工匠”“阎良航空工匠”等知名品牌,为先进制造产业链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胡敏是西安市高陵区北樊村人,也是“高陵汽车工匠”劳务品牌杰出代表。2017年,她以建档立卡贫困生身份进入陕西汽车技工学校,通过努力入选建筑金属构造工匠班,多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如今,她将自身奋斗经历融入教学,培养青年工匠,为区域产业和劳务品牌注入活力。
技能培训让群众端上可持续增收的“幸福饭碗”。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电气试验员刘轲说:“月薪5000多、每天少干4小时,还能在企业免费进修技能,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10月,刘轲报名参加高陵区低压电工就业培训班。该班紧贴企业岗位需求,采用“理论+实操”融合教学,并提供免费职业资格取证服务,帮助刘轲顺利获得“低压电工”证书。凭借扎实技能,他成功入职企业,新岗位不仅收入稳定、工时更短,还可持续提升技能。刘轲的经历生动体现了“高陵汽车工匠”劳务品牌建设的成果--精准培训推动就业增收,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依托品牌建设,坚持“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助增收”,2024年为区域汽车企业输送3200余名技能人才,2025年探索形成“招生-培养-认证-就业”的全链条闭环服务模式。
“阎良航空工匠”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自2021年以来建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3名、省级技术能手16名,推动劳动者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变,为先进制造业注入“人才动能”。
现代服务领域同样受益。蓝田县构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双轨模式,累计培训厨师5600余人,设立大师工作室,毕业生广受市场欢迎,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区域厨师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赋能 激活劳务品牌繁荣生态
发展劳务品牌,产业是重要支撑。西安以县域龙头产业为引领,推动劳务品牌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高质量就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依托地域优势,西安聚焦汉服妆造、文化传播等产业,战略培育“长安汉唐妆造师”劳务品牌,推动“汉唐妆造艺术”行业标准建设,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该品牌已培养6000余名自主创业者,2024年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达9.2万元,带动艺术妆造、化妆美发、汉服租赁、摄影摄像、文创及旅游服务等相关领域创造5万余个就业岗位。以形象设计师侯艳艳为例,她是汉服妆造班第7期学员,毕业后在大唐不夜城兰亭坊汉服体验馆工作,仅半年便晋升店长及区域主管,彰显劳务品牌与人才成长的紧密关联。
乡村产业焕发生机。依托周至猕猴桃特色农业,“周至园艺师”培训覆盖果树修剪、园艺技能及农产品电商,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25年,该项目带动2100人就业创业,获50万元专项补助,实现“一果带富一方”。“长安花匠”与“长安汉唐妆造师”联合,通过“赏花+民宿+汉服妆造+短视频制作”等新业态,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新农人,2025年带动7000余人就业创业,实现直接经济收益2.62亿元。
西安市紧密结合区域经济、龙头产业和重点行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如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培育“周至园艺师”“临潼石榴农匠”等乡村振兴劳务品牌;围绕银发经济和新兴服务业,推出“碑林善护师”“莲湖护工”“西咸数字工匠”“曲江主播”等创新就业品牌。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打造38个特色劳务品牌,形成“一区一品牌、一牌兴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劳务品牌成为引领高质量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全面激活产业活力,助推人才成长,实现经济与人才的双向赋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