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叙利亚外长对中国的访问引发国际关注。这是巴沙尔政权垮台近一年后,叙新政府高层首次访华,标志着中叙关系正式走出停滞期,双方联合声明中“政治、经济、安全全方位合作”的表述,更是为两国关系划定了新航向。但此次外交互动的背后,既暗藏中叙对核心关切的博弈,也牵扯出土耳其与“东突”势力的复杂纠葛。
![]()
不同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迅速与叙新政府建立联系,中国成为主要大国中最后一个恢复与叙新政府高级别接触的国家。核心症结在于叙新政府与“东突”势力的历史关联——叙新总统沙拉的过往身份颇具争议,其早年以“朱拉尼”为名领导反巴沙尔武装时,曾得到土耳其支持,而土耳其境内长期盘踞的“东伊运”(东突核心组织)成员,当年也曾大批加入其武装队伍作战。巴沙尔垮台后,部分参与作战的东突分子甚至进入叙新政府军队担任指挥官,这一情况直接触碰中国反恐红线。
![]()
此前,叙新总统沙拉已遍访美、俄、欧洲及阿拉伯国家,美国更是解除了对他的相关制裁,但中国在相关国际投票中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这也成为此次叙外长访华的重要背景。叙方显然意在通过此次访问消除中方顾虑,联合声明中“叙利亚承诺不允许任何实体利用叙领土损害中国利益”的表述,正是对中方核心关切的直接回应。
![]()
值得关注的是,法新社此前披露“叙利亚拟向中方移交400名东突分子”的消息,随即遭到叙外交部明确否认。这一传闻的起落,恰恰折射出背后的复杂博弈:叙新政府虽有意向中方示好,但受制于与土耳其的密切关系——土耳其作为“东突”势力的重要庇护地,显然不会轻易允许叙方将大批东突分子遣返中国。
![]()
分析认为,叙方短期内大概率不会采取“直接遣返”的激进方式,更可能通过“去东突化”的渐进举措释放善意,比如逐步取消东突分子在叙军队中的高级职务、收紧对境内极端势力的管控等。而中国此次与叙新政府恢复接触,既体现了对叙主权的尊重,也为后续推动反恐合作预留了空间。
中叙关系的破冰,本质上是大国利益与地区局势的双向适配。但东突问题的彻底解决,仍需跨越土耳其掣肘、叙内部势力平衡等多重障碍。未来,叙方能否兑现反恐承诺,中叙合作能否在安全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将成为检验两国关系成色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