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的起因,有时候荒唐到你不敢信。
它不是为了抢地盘,也不是为了夺资源,而是为了堵一个人的嘴,补一张丢了的脸。
1942年4月18日,美国人的轰炸机突然出现在东京上空,把炸弹扔到了皇宫边上。
这事儿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挨了这记耳光最疼的,是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
不久前,他刚跟天皇拍着胸脯保证,说日本本土比铁桶还结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现在,美国飞机不但飞进来了,还在他脸上狠狠踩了一脚。
为了把这面子找回来,更为了把那根扎在心里的钉子——美军可能利用的中国浙江机场给拔掉,杉山元火急火燎地发了一道命令。
一场从动机开始就充满别扭和算计的战役,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便是浙赣会战。
它始于东京的一次颜面扫地,却因为层层加码的野心和一次笨拙的模仿,变成了一出谁也没占到便宜的悲剧。
日本人的小九九:把“面子工程”玩成一场豪赌
当杉山元的命令传到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耳朵里时,味道就全变了。
畑俊六是个在中国打了多年仗的老油条,一看命令就明白了:大本营那帮人就是想搞个短期突击,把浙江的机场炸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好给天皇一个交代。
在畑俊六看来,这简直是胡闹。
机场炸了还能再修,大军跑一趟再撤回来,油钱和人命都白花了。
他立刻嗅出,这就是杉山元为了保住自己位置搞的“面子工程”。
更让他不爽的是,从东京派来的那个叫高山信武的参谋,制定的计划死板得可笑,连每天部队要走到哪儿都给画好了圈,纯粹是坐在办公室里瞎指挥。
畑俊六表面上客客气气地把这位“钦差大臣”送走,一关上门,就跟手下的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合计起来。
![]()
“既然非打不可,那就不能听他们的,咱们得玩一把大的!”
畑俊六的眼睛里全是野心。
他和泽田茂一拍即合。
炸机场?
那是顺手的事。
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把窝在浙江的中国第三战区几十万主力部队,一口吃掉。
这才是实打实的战功。
这个想法很诱人,但也很冒险。
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畑俊六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他私自动用了原本为“五号作战”准备的精锐部队。
这个“五号作战”非同小可,是日军策划了很久的,准备从四川和陕西方向直捣重庆,彻底结束中国战争的终极计划。
他这么一弄,等于亲手把那个能决定中国战局走向的宏大计划给搅黄了。
原定的7万兵力一下子加码到14万多人,兵分两路,从浙江和江西东西对进,想用一个大钳子把顾祝同的部队夹死在中间。
战役范围也从浙江扩大到了江西,所以叫“浙赣会战”。
畑俊六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他觉得,靠着这股强大的兵力,吃掉第三战区主力不成问题。
但他忘了两件要命的事:一是江南五月的梅雨季马上就到,到时候到处都是烂泥塘,他那些坦克大炮跑起来费劲;二是他为了眼前的战术胜利,把整个侵华战争的战略机遇给扔了。
那时候,盟军在太平洋上焦头烂额,中国最能打的部队又被调去缅甸,正是日军进攻重庆的最好时机。
中国军队的模仿秀:一出学不像的战术悲剧
就在日本人磨刀霍霍的时候,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正对着地图发愁。
![]()
抗战打到现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表现一直平平。
这和他本人凡事求稳、有点缩手缩脚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这时候,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打出的“天炉战法”,成了那会儿最时髦的战术,几乎人人都想学一手。
顾祝同也不例外。
“天炉战法”说白了就是“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把敌人放进一个预设好的“炉子”里,然后从四面八方围攻。
长沙的胜利让这个战法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可问题是,抄作业不是那么好抄的。
顾祝同的这次模仿,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出问题。
首先,天时地利就不对。
薛岳打长沙是在冬天,湘北山区道路难走,河流水位也低,正好能拖住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方便自己的部队穿插包抄。
可浙赣会主战场在丘陵地带,视野开阔,部队一动就容易被日本飞机发现。
更要命的是,正赶上梅雨季节,泥泞的道路不但拖住了日本人,也把自己人的腿给陷住了,根本跑不快,还怎么穿插侧击?
其次,兵力差得太多。
薛岳在长沙面对的日军不到10万人,他手里兵力占优。
而顾祝同这次要对付的,是畑俊六加码后的14万精锐。
自己兵力本来就少,根本不具备一口吃掉对方的实力。
最关键的,是人和人的差距。
薛岳是出了名的“老虎仔”,敢跟上头顶牛,战场上说一不二。
![]()
顾祝同不一样,他对蒋介石那是言听计从,属于特别听话的下属。
一个不敢自己拿主意的将军,怎么可能玩得转瞬息万变的“天炉”?
顾祝同最初的计划,是在金华跟日本人拼一下。
可计划报上去,几百公里外的蒋介石在重庆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大笔一挥,亲自把决战地点从金华挪到了更靠后的衢州。
他还像个老师一样,制定了诱敌、消耗、决战、追击四个步骤,完完全全是长沙战役的翻版。
最高统帅的遥控指挥,让这场仗还没开打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有人都忘了最基本的一点:衢州不是长沙,顾祝同也不是薛岳。
硬搬过来的战术,最后只能让士兵拿命去填。
决战的散场:一封电报掀翻了整个棋盘
1942年5月15日,浙赣会战打响。
仗一打起来,各种想不到的倒霉事就接二连三地找上了日本人。
第十三军司令部坐的汽艇,刚出发就撞上了水雷,11个高级参谋当场见了天皇;主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兰溪一带骑着马瞎逛,一脚踩进了地雷阵,成了抗战中被中国军队炸死的军衔最高的日本将领。
但这些零星的胜利,挡不住日军大部队的猛攻。
中国一线部队在烂泥里苦苦支撑,伤亡巨大。
那些本来计划后撤到侧翼打伏击的部队,要么被日军死死缠住脱不开身,要么在撤退的路上就被打散了,早就没了反击的力气。
5月29日,日军打到了衢州城下,决战的时候到了。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负责守卫衢州核心阵地的第86军军长莫与硕,居然在开战前脚底抹油,跑了。
主将临阵脱逃,守城部队一下子人心惶惶。
虽然副军长陈颐鼎站了出来,稳住了局面,但“天炉”的炉心已经晃荡了。
![]()
更要命的是,一直没动静的南昌方向,日军第十一军突然出动,像一把尖刀直插衢州守军的后腰。
东西两路日军的夹击眼看就要合拢,给日本人准备的“天炉”,马上就要变成埋葬自己的“熔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封来自重庆的电报,彻底改变了战场的结局。
蒋介石下令:放弃在衢州的决战,所有部队立即撤退。
这个命令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背后是蒋介石的一笔政治账。
他心里那杆秤拨拉了一下:这场仗的起因是杜立特空袭,说白了是为美国人打的。
他之前向美国人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有点空中支援,结果美国人理都没理。
一股火气顿时涌上心头:凭什么让我的兵去填这个窟窿,保卫那几个主要是给你们美国人用的机场?
“保存实力”,成了他最现实的选择。
命令一下,几十万正在集结、准备反攻的中国军队,瞬间变成了没头苍蝇,掉头就跑。
整个战场乱成了一锅粥。
日军占领的机场和铁路很快又被中国军民修复。
那场被畑俊六押上赌桌的“五号作战”,则再也没有了实施的机会。
战争,就这么继续打了下去。
参考文献:
郭汝瑰, 黄玉章. (2005).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服部卓四郎. (1984). 大东亚战争全史. 商务印书馆. 马振犊, 陆军. (2015). 抗战中的蒋介石. 团结出版社.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1975). 昭和十七、八年の中国派遣軍. 朝云新闻社.
![]()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或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