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彭总就一直是人民军队中的重要领导,曾亲自率领过红三军团、西北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大多是硬仗、恶仗,往往还要面对数倍的敌人。
即便各种条件都很辛苦,他仍然没有辜负过组织的期望,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但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是,既然彭总这么能打,为何带出来的名将却不多呢?陈老总曾总结过原因,可谓一针见血。
![]()
早在1947年,陈老总就作出过这样一番评价: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可见在他心里彭、刘、林、粟、陈就是我军的五大名将,并且彭还是排在第一的。这绝非因彭总地位高而刻意为之,实在是能力确实强。
从平江起义开始,到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再到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他领导的红三军团就打出过众多经典战例。
抗日战争期间,他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给侵略者予以重大打击,也让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八路军正面对抗的决心和勇气。
![]()
解放战争时期,原本西北的整体军事指挥是交给张宗逊的,但面对汹汹来袭的胡宗南部数十万大军,张宗逊率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第一战就没打好,在西华池以优势兵力却打出身伤亡1200多人、歼敌1500余的战绩。
如此消耗,家底子薄的我方承受不起,中央连忙调整,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新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总出任司令员,统一指挥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
彭总临危受命,开始用为数不多的兵力跟敌精锐周旋,不久后打出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让胡宗南集团被拖在陕北,无法支援其他战区。
而在抗美援朝前夕,全军那么多名将都无人敢挑头,甚至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宜开打。唯有彭总坚决支援毛主席,促成了这场立国之战,接着他又指挥英勇无畏的志愿者将美军逼回了38线。
![]()
这些战绩和贡献,人民军队中鲜有人及,但可惜的是,在他直属领导的部队中,名将却相对较少,解放战争的一野(西野)名将数量远不及其他野战军。
就不说主观意义上知名度的问题,单看将帅排名,一野(西野)在大将中仅有许光达一人,上将也仅有五人,反观其他部队。
三野(华野)和四野(东野)不用多说,兵多将广,大将、上将也是众多。就连挺进大别山后实力严重受损的二野(中野),也远比一野强。
作为同样的编制,一野(西野)明显有些落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陈老总认为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底子太薄,很难通过作战发展;二跟彭总个人性格有关。
![]()
陈老总倒没有信口开河,而是经过实地了解、走访后才作出评价的。
1947年他前往陕北参加中央会议后听到主席说全军应该向西北部队学习,心中好奇之下,他没有立即返回华东,转道深入西北一线部队考察。
得到的结果让他非常心酸,他发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军实在无法负担太多部队,很多指战员生活条件非常差,平日里只能吃些南瓜红薯,更有甚者的连南瓜红薯都没得吃,只能靠南瓜子、谷糠来充饥。
但就是这么困难的背景下,西北依然连连告捷,这让陈老总大为感慨,也明白了主席说那句话的意义。
![]()
陈老总是华野的一把手,他对麾下情况是了解的,华野迫击炮的炮弹配备数量普遍在200发左右,每个纵队平均人数多达两万,还能养得起一支特纵。
但同时期的西野一个纵队只有万余人,这样的实力很难去攻坚,要想像华野那样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且西野弹药、重武器都很少,迫击炮属于稀罕物,一门炮还最多只有15发炮弹,这样的后勤水平要攻坚会极其困难。
自身实力不够、底子太薄,能在敌人面前自保已是不易。更别说打歼灭战和攻坚战,那肯定很不容易,这就意味着指挥员难以打出特别耀眼的成绩。
而没有巨大成绩来做铺垫,也就难以衬托出一位将领的指挥水平。这是彭总麾下名将少的一个原因。
![]()
陈老总在西北时也发现了另一个情况,即彭总对工作有着超高的热情,身兼着司令员和政委的彭总,许多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
这样好是好,起码有个保障,但相应的部下发挥空间就比较少了。
而且彭总太过大公无私,1955年他是军衔评定的负责人,为了避免被说徇私,他丝毫没有照顾过旧部,全都公事公办,甚至会“压低”。
比如许光达将军,彭总就曾找他商量是否要低一点,许本人也是这样认为,不过中央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最终还是给予许光达大将军衔。
![]()
还比如彭总的亲侄子彭启超,他的情况本来就够评上尉军衔,单位里也是这样上报的,但彭总看后却做主降为中尉。
彭启超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地找到伯伯询问缘由,结果挨了彭总一顿批评,说他参军的追求有问题,气得彭启超扭头就走。
等彭总冷静下来后,还是找侄子谈了一次心,解释自己是这次评衔的负责人,大家又都知道彼此亲属关系,如果评高了别人会有意见,到时影响团结。
参加革命为的是民族和国家,不要太在意军衔的高地。而且自己也不仅仅是针对哪一个人,只要是旧部都会刻意压一压。
此番推心置腹让彭启超理解了伯伯的良苦用心,那些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
综合来看,陈老总说得非常正确。底子太薄,让指挥员没有发挥空间,因而知名度很难跟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三野、四野将领相比;
又因为彭总个人风格明显,对部下不徇私、不抬高,使得军衔等方面没能突出,这就导致一野名将相对少了很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