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因为今年农历九月是大月,所以这个月有30天,而农历九月三十日,这个看似很普通的日子,却也有些不同之处,那就是今天也被称之为“晦日”。
很多人或许好奇,晦日究竟是什么日子?这天是晴是雨,又藏着怎样的天气预兆呢?其实这些疑问,老祖宗早已用谚语和习俗给出了答案。
![]()
“晦”字本义为昏暗,《说文解字》明确记载其为“月尽之日”,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大月为三十,小月为二十九。
这一天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月光隐没,夜空晦暗,古人认为这是新旧月份交替的临界时刻,兼具终结与起始的双重属性。
尤其九月晦日,恰逢秋季收尾、冬季将至,又临近寒衣节,更被视作气候转换的“晴雨表”,因此这一天的天气也格外受关注,自古也是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晦日也有不少习俗,多围绕“除旧迎新”展开。
古人认为晦日阴气较重,需避祸祈福,因此有“晦日不晚归”的说法,告诫晚辈尽早回家,避免在外逗留招惹晦气。
![]()
同时,这一天要保持心平气和,避免口舌之争,以平和姿态告别旧月。
部分地区还流传着“晦日扫尘”的习俗,寓意清扫旧月的尘埃与不顺,为新月的到来扫清障碍,这些习俗无不体现着古人对生活的敬畏与期许。
那么九月晦日,晴天和下雨究竟哪个更好?其实并无绝对答案,老祖宗的谚语早已道尽其中玄机。
先看晴天的预兆。民间有“九月晦日晴一天,暖到冬至冷到年”的说法,意思是若这天晴空万里,前半冬会偏暖,但冬至后严寒会突然来袭,冷暖反差大,故而有“九月晦日晴冬不宁”的老话。
还有更直白的谚语:“九月三十日头笑,三九穿棉也嫌烧”,夸张地形容暖冬景象,即便到了最冷的三九天,穿棉衣都觉得燥热。
![]()
不过晴天也有隐忧,农谚“九月三十日午,冬干春旱苗难青”提醒,预示后面晴天多,降雨少,甚至来年春天的降雨也不多,或者来的迟,而这样的天气可能导致冬季干旱,影响冬小麦越冬和春季作物生长。
再看九月三十晦日下雨的预兆。在民间有“九月晦日雨淋淋,冬天大雪三尺深”的谚语流传甚广,预示着冬季降雪充沛,雨雪均匀。
类似的还有“九月三十雨绵绵,三九雪堵门”,说明雨天往往意味着冷冬,三九天会有频繁降雪。
对于农业而言,这样的天气更受欢迎,清代《钦定授时通考》也记载“九月末连阴冬至大雪深”,印证了雨天对冬季墒情的好处。
若晦日出现雷声,还有“九月三十雷唱歌,三冬大雪下三场”的说法,同样指向多雪的冷冬。
在过去民间还有“九月最怕三十是晴天”的说法,也反应了古人的经验来看,都是期盼着这天下雨才好,认为这样后面雨雪充足,冬季有雨雪就是“瑞雪兆丰年”的预兆!
从现代气象学来看,古人的经验并非空穴来风。九月末正值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冷空气活跃的关键期,此时的天气状况能反映后续大气环流走势,与古人“气候预警”的智慧不谋而合。
因此,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谚语不是迷信,而是千百年农耕文明的经验沉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
如今我们虽有精准的气象预报,但老祖宗的谚语依然有其参考价值的!今天我这里虽然大降温了最高温度都是10度,可却是一个大晴天,你家乡的天气如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