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董兆瑞)11月18日,《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介绍,今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高起点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北京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两个领域,分别以海淀区、房山区为核心承载区,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接引国际。
记者了解到,海淀分中心发起设立中关村原生引擎实体运营平台,结合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迭代快、转化链条短、人才驱动强的特点,构建从项目链接、筛选、验证到孵化投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提供专门的算力实验室和专项拨投联动资金,已挖掘项目近2100个,其中有40个项目已落地注册企业。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在资源整合上,海淀区充分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服务专业能力、发挥中关村学院31所合作共建高校的资源链接能力、发挥区属国企科学城公司的企业服务和空间保障能力,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高标准建设海淀分中心。
“目前相关三方已经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实体运营公司‘中关村原生引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AI能力为核心,构建‘AI成果孕育至企业上市’的全链条生态,赋能千行百业。”唐超说。
此外,房山分中心结合绿色能源领域技术路线多、产业链依赖强、场景需求大的特点,构建“一方向一团队”“一教授一专员”的成果挖掘与跟踪机制,优化拨投结合、拨贷联动、“政府+市场”基金矩阵,已建成7个能源领域中试平台,遴选成果100余项,推动其中9项转化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