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新股IPO,火起来了
2025年9-10月,这一个月,就有17家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分别是新荷花、华恒生物、滨会生物、靖因药业、贝达-药业、蓝纳成、长春-高新、融泰药业、诚益生物、森亿智能、四川好医生、安诺优达、百利天恒、麦科奥特、微医、艾米森和英派药业。
![]()
单纯就创新药新股的数量,我们也可以与往年对比一下,从2018年港股18A的第一家歌礼制药上市后,2018年AH股合计有6家创新药公司IPO,2019年随着科创板第五套规则的放开,合计有9家创新药公司IPO,2020年有30家,2021年行情走弱,IPO数量缩减至15家,2022年13家,2023年9家,2024年5家,其中2023年6月上市的智翔-金泰是科创板地五套规则最后一家,直到最近申购的武汉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规则重新放开的首家。
![]()
不仅是港股,美股也有了类似的情况,如2025年9月10日,LB Pharmaceuticals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发行1900万股,融资规模达2.85亿美元,打破了打破了生物科技行业长达7个月的5000万美元以上IPO的僵局。从募集规模来看,LB Pharmaceuticals却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IPO,超过了1月上市的Metsera(2.75亿美元)与2月上市的Sionna Therapeutics(1.9亿美元)。
![]()
实际上,在2025年以来,已有22家医疗健康企业完成IPO,首发募资总额(含预计)为248.05亿港元(约合227.43亿元),因部分企业行使超额配售权,实际募资总额为267.51亿港元(约合245.28亿元)。最新的是分拆自四环-生物的轩竹生物-B于10月1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涨幅达126.72%,市值突破百亿港元。
![]()
在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大多呈现的是IPO后的开盘价过高、且由于流通盘较小,股价容易被炒作,成了部分短炒资金的乐园,当然这并不是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上一轮医药牛市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至少可以判断,如今医药行业热度起来了。22只医药新股中,有7只个股公开认购倍数突破千倍。它们分别是长风药业、银诺医药-B、轩竹生物-B、中慧生物-B、海西新药、劲方医药-B和药捷安康-B。尤其是药捷安康-B上市之后的爆炒与蹦极,还是让市场感受到了疯狂。
医药行业低迷时,停滞的IPO需求被重新激发
港股创新药公司的IPO开始疯狂增加,IPO的增加他本身不是一个单一的利好或者利空因素,但说明了行业的热度。2018年开始执行的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港股18A和2019年的科创板第五套规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国内创新药行业的大发展,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国内创新药一二级市场融资得以大爆发,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爆发。而在分析医药行业时也提到过,当时更多地是仿制药,只是国产替代;所以,即便是上市融资,也并不能推动行业。如今则是创新药时代,可以出海,或者BD授权,这个时候融资可以推动行业科研。
![]()
这里也要说明一下,之前医药行业的低迷,投融数据陷入寒冬,因此有不少上市申请是停滞了,如今市场回暖了,尤其是创新药行业发展得到了鼓励,这就有了相关需求的释放。医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GLP-1类药物、ADC药物等的发展,将为医药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出海交易不断,确实给了二级市场更多的信心,整体预期上比前两年更好。
![]()
如今医药行业是时隔4年后的一波资本回暖,尤其是美联储降息的再度开启之后,医药投融数据转暖,随后一级市场活跃度火热,全球流动性传导,港股是借助了这一波流动性活跃。尤其是港股18A规则让医药公司有了获得融资的机会。如今医药公司也的的确确在追求me-better和first in class,战线了中国创新药的科研实力,这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当然,这些资金的获得,也意味着药企真正的赚大钱日子还在后面,接下来我们顺着三季报来分析相关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