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铺天盖地的“0糖”口号下,白砂糖仿佛天然地与“不健康”画上了等号。配料表上的“白砂糖”三字,也成了品牌们急于抹去的污点。
然而,市场总是风云莫测,如今,被品牌与消费者“打入冷宫”的白砂糖似有了回归之势——“低糖”“减糖”正在代替“0糖”,“代糖”在配料表上所抢占的位置也正在被“白砂糖”拿回……
PART01
被“妖魔化”的白砂糖
近年来,在健康饮品的浪潮下,0糖、0卡、0脂成为新的市场“灯塔”。白砂糖作为传统的甜味剂,首当其冲地成为被讨伐的对象。
媒体大肆报道糖分的危害,专家频频现身说法,社交媒体上也充斥着戒糖、断糖的成功案例。在一片喧嚣中,白砂糖几乎被彻底妖魔化——它不再是简单的调味品,而是肥胖、糖尿病、衰老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
在这一市场趋势下,2018年,元气森林推出无糖风味气泡水,迅速点燃无糖饮料市场的战火,随后,各大品牌及厂商跟进,白砂糖渐渐消失在饮品市场的新品配料表中。
取而代之的是以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罗汉果糖等为代表的“代糖”。他们没有白砂糖那般的甜腻,淡淡的甜味为控糖人群找到了“释放”的空间。
在品牌及厂商的狂热追逐下,赤藓糖醇厂商收入大增。2021年,全球最大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301206.SZ)旗下赤藓糖醇产品实现收入15.67亿元,同比大增154%,创下历史新高。
PART02
“代糖”终究只是代替品
但事实上,从第一瓶正式的饮料开始,白砂糖在配料表上的位置待了何止百年,此后虽有诟病,但从无替代,就连经典的可乐配方也坚持使用白砂糖长达百年之久。
反而是在健康化浪潮下被贸然捧上神坛的“代糖”,问题开始逐渐显现。
不少消费者抱怨“代糖”带来的后苦味、奇怪的口感,或是喝完后的不适感。更有研究发现,某些“代糖”可能扰乱人体的糖代谢调节机制,甚至增强对甜食的渴望——这与其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驰。
![]()
更戏剧性的是,以无糖风味气泡水首次打开无糖市场,被称为“0糖”巨头的元气森林,在2022年底推出了新单品——冰茶(在传统冰红茶基础上升级),该单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减少25%糖量的减糖版,另一个是只有代糖的“0糖”版。
后期基于市场反馈,减糖版要比0糖版更受市场欢迎,元气森林后续的营销重心也更聚焦减糖版,用不同包装和口味把玩转减糖版冰茶。
![]()
2024年的数据更为这场戏剧性的“糖战”添了几笔“荒唐”:“0糖”巨头元气森林不仅依靠新单品“冰茶”创造了单月破亿的销售额,据#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其在有糖即饮茶中的市场份额增速达到150%,远高于统一、康师傅、娃哈哈以及今麦郎等传统有糖即饮茶品牌。
而市场的另一面,曾以“代糖”创下收入历史新高的三元生物,2024年收入陡降至5.15亿元,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
![]()
与此同时,一场“白砂糖回归”的戏码开始大范围上演。今年以来,不止元气森林,农夫山泉、东鹏饮料、李子园、水獭吨吨等多家企业,先后推出含白砂糖的有糖茶产品,不再将其视为不可告人的秘密。
![]()
资深饮品研发专家坦言:“白砂糖有着代糖难以复制的纯正甜感和饱满体感,它在口中的甜味呈现是有着丰富层次的,这是化学代糖难以企及的。”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像冰红茶、可乐等一些坚持使用白砂糖的传统饮品,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又重新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令人悲哀的是,在这场“0糖”狂欢中,有些企业甚至把“顺应趋势”当作营销噱头,大肆宣传产品的无糖特性,却对使用的代糖种类和可能的健康影响讳莫如深。
而白砂糖的回归,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回归。在经历了各种概念炒作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被简单的营销话术所迷惑,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体验与自身的实际需求。
现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而是一种平衡——健康与口味的平衡,理念与现实的平衡。他们希望产品更健康,但不愿意以牺牲太多口感为代价;他们认同健康理念,但也在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白砂糖的“熹妃回宫”,是市场的自我修正,也是对企业盲目跟风的一种警示,它提醒着企业:每一个新趋势就像一阵风,这阵风会吹多久?风过之后,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