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是越来越高中化了,铺天盖地的水课搭配上毫无人性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把大学生当做有尊严的人来看待。
有些大学要求学生8点早读、7点要到操场集合晨跑,只要敢多眯一会儿,第二天就可能约谈家长。东部某高校辅导员还将家长拉群,学生的成绩单和挂科情况都会直接公开,丝毫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
更离谱的是,很多大学居然要求大学生上晚自习,我是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操作的。一群人在教室拿本书,在那里装模作样地应付检查,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想学,在哪儿都能学;一个人不想学,在哪儿都能摸鱼。所以,大学生上晚自习完全就是形式主义作祟,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浪费学生时间。
今年10月,贵州某大学大二学生跳河轻生,留下遗书,控诉学校管理太严苛:早上7点早读,晚自习到9点,高三学生都没这么累。现在大学生不仅课程压力大,请假难度堪比登天,请病假要到医院打卡报备,回来后还要上传病历,但凡有一点不符合流程都要挨批。
有的大学生在网上吐槽,自己周末回家居然都要让老师和家长批准,不然不能离校。如此严苛的规章制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管理幼儿园呢。
南方某师范大学禁止学生上课携带手机,一旦发现私藏手机就没收,到学期结束后再返还。某大学宿管部时不时就突击检查学生宿舍,要求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宿舍内不能挂窗帘,管理严苛程度堪比劳改犯。
所以说,现在00后是真倒霉,好不容易熬完三年高中,转眼又进了“衡水大学”,日子比高三还难熬。网上有人说“管得严才好,免得这帮大学生不学无术”,可是我想问,这种管理真的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吗?
大学不是高中,大学教育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你看现在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内容跟市场的就业需求严重脱钩。有机构调研,某本科大学的学生,毕业5年后还从事跟自己专业相关工作的人不足30%。很多大学生毕业就等于是从零开始,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在HR面前几乎等于一张白纸。
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的大学生不够努力吗?不是,因为大学教的知识有严重的滞后性。现在是科技大爆发时代,不管是电子商务、计算机,还是影视传媒等等,但凡是跟时代进步相关的领域,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但问题是,大学教材却普遍是十几年前的教材。某高校计算机系2023年的操作系统课程,仍然在使用2009年出版的教材。要知道,2009年移动互联网都还没有出来,淘宝、京东都是刚起步,用当年的技术来讲现在的学生,这不是开玩笑吗?更离谱的是,某211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写着一行字:“扫码支付是未来趋势”。上这样的课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穿越到15年前了。
为什么课程更新会如此之慢?某省教科厅调研显示,有73%的老师认为更新课件不会影响到自己职称评选。换个理解就是:你们学不到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们老老实实上课不犯错,我教授的头衔就不会丢。
不只是课本知识落后,很多大学老师也在固步自封,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网上有个博主说,自己参加了某大学举办的创新比赛,看完后感受就是“学生在上面凭空想象,评委在下面凭空回答”。因为创新肯定是要围绕产品或者方案本身来讨论,但这些评委却在说什么“PPT结构好不好,字体对不对”。你也不能说这些老师们敷衍,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市场创新是什么样子,所以只能这样凭空回答。
分析下来,你会发现,不是我们大学生不肯吃苦,而是学习方向错了。吃苦没用啊,读大学就是奔着找好工作去的,可企业需要的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人。那你说,这是强制晨跑、强制上晚自习可以培养出来的吗?是离校30分钟就要报备的管理制度能培养出来的吗?
给某些大学一句劝,不要试图用形式的正确来掩盖教育的失败。有这功夫,不如好好想一想怎么更新课程,传授学生有用的知识。有句话说的好:“一流大学抓学术,二流大学抓思想,三流大学抓纪律。”好的大学从来不是制造顺从者的工厂,而是传授学生真本事,帮他们提升以后的就业竞争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