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基层治理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把每一件小事办好,就是对居民最好的回应。”近日,宣城市宣州区济川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予红表示,从陪诊就医的“急事快办”,到困境家庭的“难事帮办”,再到心理疏导的“心事善办”,以及就业帮扶的“实事好办”,只有办好办实每一件琐碎小事,才能让基层治理既有“新密码”,更有“烟火气”。
“小管家”贴身
让“急难愁盼”瞬间化解
“以前觉得社区工作就是发发通知、查查卫生,直到亲身经历这件事才明白,网格员就是我们身边最靠谱的‘贴心人’!”11月14日,提及前不久急性腰病发作被紧急陪诊就医的全过程,济川街道东桥社区滨江花园小区业主顾阿姨对“小管家”朱小翠满口称赞。
10月21日下午,网格员朱小翠在网格巡查时得知,顾阿姨因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老两口担心自行就医无人照料。朱小翠当即决定放下手头工作,陪同就医,帮着收拾衣物、搀扶上车,到医院后又全程代办挂号、缴费、取报告等事宜,直到顾阿姨顺利住院,才放心离开。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街道网格员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不仅承担着政策宣传、安全巡查、垃圾分类引导等日常工作,更是居民身边的“小管家”。“我们依托‘驿网济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上门’。”张予红表示。
济川街道位于宣州区东大门,常住人口11.9万人。辖区内有九洲市场、宣州市场、建材市场三大市场,坐拥高铁站、汽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人口流动大,治安管理复杂。为此,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0个网格,打造16个网格服务驿站,全街道80名社区工作者与58名网格员下沉网格,重点围绕“基础信息采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应急事项处置、民生服务保障、网格治安防范”六项职责开展工作,并针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每月开展上门走访。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特殊群体530余户,解决实际困难180余件。
“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济川街道还同步研发“济川管家”线上平台,实现“群众点单—网格长接单—网格员办单—居民评单”的诉求全流程办理。目前,平台注册人数达27920人,群众上报各类诉求1509件并全部办结。
“微驿站”落地
让“格内服务”触手可及
每天下午,济川街道阳德西路世纪阳江小区的一角总是格外热闹:中老年居民围坐“棋盘谈兵”,放学后的孩子在乒乓球室“挥拍竞技”,部分老人聚在桌前闲话家常,年轻居民则在二楼阅读间“遨游书海”……这儿正是街道为打通“格内服务”打造的网格服务驿站。
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需求,济川街道立足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探索“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从“格内循环”破解诉求响应难题,到“指尖办事”打破服务时空限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做实网格阵地、信息支撑与精细服务,让基层治理既有破解难题的“力度”,更有温暖民心的“温度”。
为让“格内循环”有阵地、有支撑,济川街道将16处闲置社区用房“变废为宝”,改造成集办公、议事、宣传、活动、便民于一体的网格服务驿站,纳入15分钟服务圈。驿站内设有“居民活动中心”“户外劳动者休息室”“居民议事厅”等功能室,58名网格员常驻办公,彻底解决了“社区远、找人难”的老问题,实现“居民下楼就能找见人、办成事”。
今年9月的一天下午,国鑫小区聋哑业主帅女士焦急地赶到国鑫网格驿站,用手语和“燃气、故障、求助”的字条求助,网格员迅速响应,很快帮她修复了燃气管道,让“格内诉求”在“家门口”得到解决。
济川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建起“1+3+N”网格治理体系——以社区党委书记为指挥长统筹调度,街道分工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三级力量扎根网格解难题,联动公安、城管、物业、市场监管、志愿服务等N支队伍协同发力。同时,建立“周提醒、半月会商、月总结、季调度”四级工作机制,通过“发现问题—分流处置—办结反馈”的闭环流程,推动群众诉求在网格内高效解决、提前响应,真正实现“格内循环、未诉先办”,让每一件民生小事有人管、有着落。
“微服务”做优
让“民生温度”浸润人心
温州商城2栋3单元楼道杂物堆积、异味弥漫。网格员余义坤巡查时发现,杂物源自独居住户柳某家,多次上门沟通无果后,迅速联动网格长、社区民警组成“解困团”。进入柳某家,大家发现柳某精神状态异常。
难题接踵而至。柳某就医需要高额费用,家中既无医保卡又缺身份证明,甚至断水断电。社区第一时间统筹部署,先为柳某办理居民医保和低保申请,再协调行政服务大厅、残联解决身份认定和残疾鉴定问题,网格员更是奔波于供电局,现场缴纳电费让柳某家中恢复供电。
东桥社区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作为工作重点,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入户排查,精准掌握辖区失业人员、全职妈妈等群体的就业需求,主动链接社会资源,与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深度合作,量身定制了面点制作、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养老照护等实用技能课程,从食材选购、操作规范到服务礼仪,进行全流程系统教学,帮助学员练就“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学技能并找到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实现自身价值,心里特别踏实!”社区居民陈大姐感慨。
更贴心的是,社区还创新打造“培训—认证—推荐—就业”一站式服务体系,联动辖区企业、家政公司、养老机构搭建就业对接平台,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5场专项培训,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帮助10余位居民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群体,街道擦亮“门铃行动”党建品牌,建立“一人一档”,每日开展“敲门服务”,既通过“格内”上门排查隐患、代办事项,也依托“指尖”平台同步更新服务动态,让重点群体需求“早发现、早响应”。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解决问题2785起,基本实现“风险早发现、服务零缺位”。
“济川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铸魂链、数字赋能强智链和群众参与固基链等‘三链’融合路径,紧扣‘为民办实事’目标,构建‘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数字驱动、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实践创新推动宣州治理现代化样板逐步成型。”宣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林表示。
■ 本报记者 张敬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