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
![]()
□毕林旭
皇姑区漓江街早市藏在岐山路与宁山路之间的胡同里,青灰色砖墙蜿蜒环绕,将市井喧闹温柔圈住。因紧邻省公安厅,老沈阳人更爱叫它“公安厅早市”。对我而言,这里不只是买菜的去处,更是上班路上最舍不得错过的风景——每天提前半小时出门,在熙攘人群中挑拣新鲜菜蔬,把烟火气和满足感一并装进菜篮,省时又安心。
立冬过后,晨风格外清冽,带着干爽凉意。拐进胡同口,早市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复杂却亲切得让人安心。最先闯入鼻尖的是烧饼香,金黄饼面缀满芝麻,炭火烘烤下泛着油光,焦香混着麦香热腾腾扑来。“还是一甜一咸?”摊主熟稔招呼,铁铲敲击烤盘的脆响伴着笑语。接过纸袋包裹的烧饼,温热触感驱散寒意,捧着这份暖意汇入人流,摩肩接踵间,仿佛游进生机盎然的河流,喧嚣、香气与笑语都是最鲜活的浪花。
眼前的景象让脚步不自觉放慢。夏日流动的翠色,如今沉淀为厚重饱满的色彩,每样食材都带着丰收宣言。一排排大白菜紧抱成白玉般的菜球,绿边泛着微黄,沾着星点湿泥,卖菜大娘麻利地帮顾客剥去老叶:“自家种的,霜打后更甜,炖豆腐、渍酸菜都好吃!”
墙根下的大葱堪称壮观,捆扎得结实整齐,葱白粗壮、葱叶翠绿。泥土腥甜混着凛冽辛香,霸道又诱人。不远处的红萝卜摊鲜活亮眼,紫红表皮光滑水润,摊主削块皮递来:“脆甜多汁,生吃凉拌都爽口!”咬下一口,清甜汁水迸发,满是土地的纯粹气息。
市场纵深处,胡萝卜、洋葱、土豆和地瓜像小山般堆在地上,带着不加修饰的质朴。胡萝卜橙红如小灯笼,洋葱圆滚滚饱满,土豆裹着浅褐泥土,地瓜沾着湿泥泛着甜香。旁边的柿子摊格外惹眼,一筐筐火红冻柿子整齐码放,摊主掀开棉布:“缓一缓吃,甜得能拉丝!”卖苹果的汉子洪亮吆喝:“霜打过的冰糖心,不甜不要钱!”这便是初冬最动人的广告,意味着糖分凝聚到极致,是季节最后的甜头。
早市里的人们少了行色匆匆,纷纷蹲下身郑重挑选。剥白菜老叶、检查土豆成色、捏大葱瓷实度,或是凑近闻水果香气,这更像是与秋天的温柔告别。大爷将“战利品”搬上小拉车,背影里藏着冬日的安稳;大妈们聚在一起交流挑选心得,欢声笑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我忽然想起“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晚菘”便是秋末冬初最甘美的大白菜。这满场丰收况味,恰似一册无言的《诗经·国风》,“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已成过往,此刻正是“十月纳禾稼”后的沉静圆满。
不知不觉,菜篮已沉甸甸:整齐的大葱散发踏实香气,带霜花的葡萄晶莹多汁,裹泥的地瓜压得菜篮微坠,还有温热的甜咸烧饼。走出市场时晨光正好,金色阳光洒在砖墙上,映在每张带着收获喜悦的脸上。回头望去,早市人声鼎沸,食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吆喝声与谈笑声交织成温暖的市井交响曲。
手中的菜篮里,何止是菜蔬?那是印象派画家笔下最奔放的静物,是可触摸的整个初冬——白菜的清甜、大葱的辛香、苹果的脆甜、地瓜的绵密,都是土地的馈赠与丰收的喜悦。
这每日半小时的早市之行,从不是绕路,而是走进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这片胡同里的早市像世外桃源,用新鲜食材、质朴吆喝与纯粹喜悦,保留着最原始的烟火气。在这里,能感受土地的厚重慷慨,体会丰收的踏实满足,在市井喧嚣中寻得内心安宁。
走出早市,上班的路就在前方,心里却被丰盈填得满满当当。衣袖间的泥土气息、菜篮里的食材香气都在提醒我:生活的美好,从不在远方风景,而在触手可及的烟火日常,在这早市藏着的真实喜悦与生活本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