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吊车的钢臂划破市北上空的晨雾,华仁立交桥残存的桥墩正被切割成规整的混凝土块——这座承载了青岛22年通勤记忆的枢纽,正以“拆”的方式,重新锚定城市的交通骨架。如今新桥桩基已破土,钢筋骨架在围挡后渐显轮廓,而它的重生,藏着青岛南北向交通破局的密码。
![]()
这个路口,曾是青岛“最拧巴”的交通结
华仁立交的位置,从来都是“黄金枷锁”。
它卡在福州北路、黑龙江路、哈尔滨路的三岔口,是308国道的起点,也是市区通往青银高速、济青高速的咽喉。2003年建成时,双向四车道的主线桥曾是“十五”规划的民生亮点,但22年后,这里成了主城区最典型的“拥堵病灶”:
- 桥墩占了半条路,哈尔滨路-黑龙江路地面段一度挤成单向一车道;
- 匝道限速40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桥上堵成串、桥下绕环岛”;
- 作为新都心、浮山后两大居住区的通勤必经点,日均车流量超12万辆,是设计容量的3倍。
![]()
更关键的是,它卡住了双山隧道的“咽喉”——这条连接福州路与重庆路的南北通道,本是破解山东路、南京路拥堵的关键,但老桥的存在,让隧道南延成了“断头路”。
拆桥37天:像“做手术”一样拆一座立交桥
![]()
11月17日的工地现场,最醒目的不是挖掘机,而是覆盖桥面的满堂支架——这是青岛首次用“桥梁切割工法”拆立交:
- 先搭支架托住桥体,再用金刚石锯片把箱梁切成20吨一块的“积木”,吊车逐块吊走;
- 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避免影响百米外的地铁3号线;
- 拆除与新建同步推进:主线桥刚拆完,新桥桩基已打了12根,最快24小时就能完成一个墩柱的浇筑。
![]()
“像给城市做微创手术。”项目工程师说,这种“边拆边建”的模式,让新桥工期压缩了4个月。而地面上,临时调流路拓宽到双向6车道,公交站点贴着围挡设临时站,连周边小区的人行通道都没断过——拆桥没让居民“无路可走”。
新桥不只是桥:它是青岛“南北快线”的开关
当钢筋骨架在围挡后竖起,这座“三路互通立交”的野心远不止“通上车”:
- 快接隧道:新桥将直接连上双山隧道,福州路到重庆路不用再绕黑龙江路,车程从20分钟缩到5分钟;
- 地面解放:取消环岛,地面路拓宽到单向4车道,还预留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 路网串联:黑龙江路将同步建5.6公里连续高架桥,从福州路到青山路实现“全程无红绿灯”,高峰期能省20分钟。
更长远看,它是青岛“东岸城区快速路网”的关键一环:往北接双山隧道、重庆路高架,往南连辽阳路快速路,相当于在主城区织了一张“南北30分钟通勤网”。
![]()
当老桥变成记忆:城市的“生长痛”与新可能
工地上,偶尔有市民停下来拍视频——有人记得它叫“莱钢立交”的旧名,有人吐槽过上班绕环岛的崩溃,但更多人盯着围挡上的效果图:双向六车道的主线桥、带隔音屏的匝道、桥下开阔的绿化空间。
这座22岁的立交桥,像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个隐喻:它曾是时代的“答案”,如今成了新问题的“钥匙”。而新桥的雏形里,藏着的不只是更通畅的路,更是新都心从“居住区”向“城市副中心”进阶的底气——当交通不再堵,这里的商业、产业才能真正“流动”起来。
或许明年9月新桥通车时,没人会再念叨老桥的堵,但一定会记得:这座城市,总在以拆旧建新的方式,给生活让出路来。
华仁立交改造后出行指南(2026年通车版)
一、核心通行路线
1. 南北快线(福州路→重庆路)
走双山隧道→华仁立交主线桥,全程无红绿灯,5分钟直达。
2. 黑龙江路快速通道
从青山路到福州路,走新建连续高架桥,单向3车道,高峰期比原来省20分钟。
3. 地面通行
哈尔滨路、福州北路地面段拓宽至单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行人走独立人行道。
二、通勤避堵贴士
- 早高峰(7:30-8:30):从浮山后去青银高速,优先走福州北路→华仁立交→黑龙江路高架,避开辽阳路拥堵段。
- 晚高峰(17:30-18:30):从新都心去市南区,走华仁立交→双山隧道→重庆路→山东路,比绕南京路快10分钟。
三、周边配套
- 公交站:新桥周边设2个港湾式公交站,覆盖3路、23路等8条线路,与地铁3号线双山站步行仅5分钟。
- 临时停车:立交西侧新增100个临时车位,方便接送孩子、就医(可恩口腔医院就在桥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