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闹剧若不能以汲取教训收尾,只会催生闹剧的重演。
“免费捡白菜”事件,有了最新进展。11月17日,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通报,此事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免费采捡白菜不实信息、部分网民转载传播、当地媒体记者未深入核实予以报道、部分群众受媒体误导采捡白菜、个别自媒体“失真发声”引发,将依法依规对首发视频人员、转发不实信息人员、发布不实消息的种植户、市属官方媒体、参与采捡白菜人员等多方追究责任。
一个谣言连着另一个谣言,一种失真推动另一种失真,不得不说,赤峰“免费捡白菜”事件集合的元素实在太过全面:有自媒体以讹传讹,有媒体不实报道,有AI生成画面,有当事人夸大其词……堪称互联网时代流量驱动下的传播走形典型样本。
复盘此事来龙去脉,不难从中看到一条清晰的“流量异化”路径。
11月3日,网民黄某某路过那片菜地,见有人采捡便有样学样,顺手拍了视频。如果止于记录,倒也无可厚非,可他为了博取流量,非但在评论区主动标注菜地位置,还配发了“免费采捡”的误导性信息,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紧接着,几名网友随手转发,让第二张骨牌跟着倒下,使得谣言获得了社交裂变的动能,进入了更大的传播圈层。
更大的失控发生在“媒体跟进”这一环。涉事记者在未到现场核实的情况下,通过官方账号发布题为“继免费捡土豆后又有新惊喜,赤峰一地可免费砍白菜”的视频。将未经证实的网络传言当作新闻成品发布,无异于用机构媒体的公信力充当谣言的“信用担保”,直接引爆了线下哄抢。
随之而来的,便是数百人来采捡的“一哄而上,一扫而空”失控场面。
种植户李某某发现后私信媒体要求答复,未获回应后发视频称“两天的时间400亩地一扫而空”“损失达100万元”的做法,又与之因应。身为受害者的他,又在夸大损失中变成了新一轮传播不实消息者,虽然此举可以放大自身诉求的声量,却也放大了事件烈度。
部分自媒体就趁机浑水摸鱼,据此利用AI生成虚假内容、配以无关图片,将“霜降后剩余白菜”演绎成“丰收白菜遭哄抢”的悲情戏码,渲染起了所谓的“农民血泪史”。
就这样,谣言的雪球被越滚越大,失控的链条被越拉越长。在此过程中,责任失守几乎是全链条式的:从自媒体的虚假故事,到网民的猎奇分享,再到媒体的失职转发、更多人的恶意炒作……信息传递链条上的每个节点,几乎都被“流量至上”的逻辑侵蚀,最终合写出了这场闹剧。
虽说此事中没有谁是绝对的大恶,可个中失位、失范、失智的轻佻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间的对比,对我们不无警示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失守,都可能在层层强化中出现失控的局面。今天是抢白菜,明天没准是抢别的。
在此事中,该汲取教训的不是某一方,每个人都该从多方“吃一堑”中“长一百智”。
对网民而言,不让分享的冲动跑在求证的前面该是基本素养。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滑,一条“免费采捡白菜”的短视频便随着几声感慨飞向各个群与朋友圈,却不追问“前后因果如何?”这种“只传播不思考”的模式,也是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对自媒体来说,不让流量凌驾在以事实为先的原则之上该是应有伦理。通过选择性呈现、情绪化配文、悬念式标题,将一起小事包装成引爆流量的爆款,这类“叙事改造”策略,终究会在法律红线与道德责任面前碰头。
需要反思的还有某些媒体。当第一时间发布的压力碾压了“核实再核实”的准则,当爆款指标侵蚀了“真实客观”的底线,媒体也可能成为谣言的二传手。这点值得警惕。
闹剧若不能以汲取教训收尾,只会催生闹剧的重演。赤峰“免费捡白菜”事件带来的最真切教训就是:网络空间不是无主“菜地”,不能任由流量失控的镰刀肆意收割社会信任。无论传播者身份如何,传递信息都必须对事实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绝不容流量冲动轻易碾压事实本位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