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最好的考场,优劣全能在这样的考场中展现。如同老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总在家里憋着不是优秀的武器。近年俄乌冲突出现很多武器,战争让这些武器得以展示。咱们也不能总是说苏系装备不行,如果真不行战争早结束了。可以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今天咱们借助俄国网友镜头,去聊一聊“布雷德利”战车。
![]()
布雷德利(BRADLEY)或许仍然是乌军最“媒体化”的步兵战车(BMP)型号,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我们的频道之前已经发布过关于这辆车的资料。然而,对其作战和技术特性的概述是在相当久以前完成的,而第一次对实车的展示是在莫斯科“俯首山”(音译:波克隆纳亚山(莫斯科红山))(Poklonnaya Gora)展览会上,当时由于一些原因,接触车辆的机会非常有限。
随着时间推移,有关该车辆的信息逐渐得到补充和修正;同时也有机会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观察,而且是多辆样车(在“爱国者”展览馆、克朗施塔特,以及“俯首山”展览上。
“火上浇油”的是俄罗斯国防部总装备局(ГАБТУ)专家对布雷德利的研究材料在媒体上的发布,其中对该车与俄式 BMP-3 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比较评价。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材料是伪造的,尽管来自同一来源的 T-90M 与乌克兰使用的西方主战坦克对比资料,却没有引起任何质疑(至少本文作者没有看到任何批判性分析)。
那么,布雷德利 M2A2 ODS-SA 型于 2002 年被美国陆军列装,是在基础 M2 BRADLEY 的连续现代化改进成果,主要方向为提升火力、指挥可控性,尤其是防护能力(ODS- 海湾战争行动“沙漠风暴”;SA-“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
车辆采用前置发动机布局(MTO,右舷位置);左侧为驾驶舱,设有驾驶员操作位置。驾驶舱顶部设有舱口,其舱盖可向后上方开启。
在战斗舱内,炮右侧为指挥官位置;左侧为炮手-操作员位置。战斗舱内两个操作位置均配有各自的顶部舱口。
乘员舱位于车体尾部,可容纳七名乘员:右舷三个,左舷四个。乘员出入通过尾部带液压驱动的翻板,以及额外的装甲门。此外,在乘员舱上方车顶还有一个额外的梯形舱口。由于为提高车辆防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战斗全重显著增加,根据不同资料,约为 32 至 34 吨。
![]()
去年五月在“俯首山”展出的那辆布雷德利,现在位于“爱国者”公园的缴获武器展览上。
![]()
![]()
![]()
![]()
![]()
![]()
![]()
![]()
在车辆运动中通过尾部舱门进行登陆或上车,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发挥其在乘员上下车便利性方面的优势,车辆必须完全停止。
![]()
![]()
![]()
![]()
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摩步在离开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乘员舱后。
其主要武器是一门安装在可全向旋转炮塔中的 25 毫米 M242 “布什马斯特”自动炮,并具备两轴稳定功能。其结构特点是:自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一台功率约 1 马力的电动机,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机件和其他部件运作。这种方案显著提高了射击精度,因为在射击时对炮管的振动影响被降至最低——与例如俄式 30 毫米 2А72 火炮相比尤为明显。炮管还配备了槽型炮口制退器。
射速依赖于电机转子转速,约为每分钟 200 至 500 发。同时不太清楚在车辆电力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射击——可能只能发射单发。
使用脱壳穿甲弹(БОПС)射击时,射程超过 2000 米。火炮采用双向可切换弹链供弹系统,可根据目标类型快速更换弹药种类。可使用整体弹,包括旋转式或尾翼稳定的穿甲曳光弹,或高爆燃烧曳光弹。
M791 穿甲脱壳曳光弹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可脱式弹托,弹芯为钨基合金;而 M919 脱壳穿甲弹的弹芯为贫铀基合金,因此其穿甲能力更高。
顺便一提,俄罗斯国防部总装备局在评价布雷德利时指出,M919 弹的穿甲能力是俄国 30×165 毫米“Кернер”穿甲弹的两倍。不过,也有可能他们指的是常规 30 毫米穿甲弹(3УБР6),否则 M919 的穿甲能力将超过在 1000 米距离、60° 入射角下穿透 50 毫米以上装甲,这极不可能。
此外,在检查缴获的布雷德利时,发现的只有 M791 弹。因此,没有资料显示乌军曾使用 M919 弹。
无论如何,布雷德利弹药中的穿甲弹在穿甲性能方面相对俄方 30 毫米武器具有明显优势。顺带提一下,俄国为 2A42/2A72 火炮也研制了类似弹药,但关于其在部队的广泛使用仍存在矛盾信息。
M242 火炮采用厚壁炮管,其寿命根据不同资料为 13,000 至 22,000 发,也明显优于俄方 30 毫米火炮(不超过 9,000 发)。
![]()
![]()
![]()
![]()
![]()
![]()
![]()
![]()
![]()
与火炮并列安装了一挺 7.62×51 毫米 M240C 机枪。
火炮 M242 的弹药基数为 900 发(其中 300 发为随时可用的战斗装填),机枪弹药为 2200 发。
![]()
![]()
![]()
![]()
为对抗坦克和其他高防护目标,使用 TOW 型反坦克导弹系统(ПТРК)。
双联装发射器安装在炮塔左侧,并配备电动驱动装置,可将其固定在行进位置和战斗位置。导弹飞行期间的控制采用 半自动制导系统,指令经导线传输,同时利用导弹尾部安装的氙灯或红外调制器提供光学信号反馈。射击距离为 65 至 3750 米;在最大射程上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0.6~0.7。
BGM‑71E TOW‑2A 反坦克导弹 配备 串联战斗部,标准穿甲能力为 850~900 毫米 均质钢(在爆反装甲后)。也可以使用 BGM‑71F(TOW‑2B),该型导弹带有两个串列布置的“爆炸成型弹丸(EFP)”战斗部,可在飞越目标上方时攻击车体或炮塔的顶部区域。反坦克导弹的弹药(共 5 发)存放在步兵舱内。
TOW 系统至今仍是非常强大的武器,对大多数俄罗斯主战坦克构成严重威胁。大概只有装备了完整附加防护系统的 T‑90M 才能对其提供较为可靠的防护。
![]()
![]()
![]()
![]()
![]()
![]()
![]()
![]()
![]()
值得单独说明的是 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的重新装填过程。
为此,需要打开位于步兵舱顶部的舱盖(相当沉重),并将装在运输—发射容器(ТПК)中、重量超过 30 公斤的导弹 人工搬运 到发射装置上。
在这一点上,BMP‑3 上的 “9K116指节套环”反坦克导弹系统 的布局要合理得多——装填由射手或车长在 不离开战斗舱 的情况下即可完成。
BMP‑3 所采用的激光束导引制导方式,也被认为在抗干扰能力和飞行速度方面更为先进。
不过,口径 100 毫米的 9M117M1 反坦克导弹 的战斗部仍无法有效击穿现代西方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
![]()
![]()
![]()
![]()
火控系统(FCS) 包括射手用的多通道潜望式瞄准具 IBAS,其视线在两个平面上具有独立稳定功能,并与数字自动跟踪系统相连。
瞄准具中集成了以下组件:
- 基于 CO₂ 激光器(对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
- 日间光学通道(4 倍与 12 倍放大)
- TOW 导弹制导通道
- 第二代 SADA 2 热成像通道
数字弹道计算机会根据环境条件相对标准状态的偏差,自动计算瞄准角和侧向提前量。
双向电动武器稳定器配备高速驱动机构(水平转向速度高达 60°/秒),可实现车辆行进中有效射击。
BMP 指挥员可使用:
- IBAS 的 单目偏置瞄准装置 进行观察与射击
- 或使用 M919 辅助潜望式瞄准具(3 倍放大)
- 以及 防空环形瞄准器
为了实现 360° 环视,在指挥员舱盖周围安装了六个潜望式观察器。
![]()
![]()
![]()
射手的主瞄准具(IBAS)。
![]()
![]()
![]()
在车长舱盖的右侧,是辅助潜望式瞄准具的前端部分;其前方是防空环形瞄准具。
![]()
在射手主瞄准具的装甲罩上安装有 GPS 卫星导航系统的天线(属于 FBCB II 战场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提供给乌军的车辆上已被拆除)。
![]()
车长在其工作位置上。前景是带有电机链条驱动转子的炮闩后部。车长眼前可以看到多功能显示器以及 IBAS 的双目瞄准装置。
![]()
在驾驶员位置上,除了安装在舱盖上的 4 个白昼用潜望式观察器外,还配备了夜间热成像观察仪(DVE),其图像会在方向盘前的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
![]()
![]()
M2A2 ODS SA 可以集成到分队级的统一数字化战场管理系统(FBCB 2)中;然而,对提供给乌军的 BMP 的照片进行检查后,可以再次推测:这些车辆上的相关系统设备已经被拆除。
![]()
![]()
步兵战车(布雷德利)的车体为焊接结构,由 7039 与 5083 系列铝合金装甲板制造。
上前装甲厚 38 mm,并加装一块厚 25.4 mm 的钢装甲板,以 60° 角倾斜布置。下前装甲厚 52 mm,以 45° 角布置,并加装厚 38 mm 的钢装甲板。
这种组合相当于约 80 mm 厚的均质钢装甲,可确保在零距离下抵御 30 mm 穿甲弹与破甲弹的射击。
车体侧面下部装甲厚 25.4 mm,并加装厚 6.35 mm 的钢板,以及由 两块同厚钢板组成、带空气间隙的附加侧面装甲屏。
上部侧装甲为折面结构:下段为垂直,上段(与车顶连接部分)以 45° 倾斜。装甲厚度为:
- 垂直部分 38 mm
- 倾斜部分 25.4 mm,并加装 12.7 mm 钢板或 25.4 mm 铝板
整个上侧带几乎完全被 32 mm 的钢外装甲屏覆盖。车体尾部装甲厚 25.4 mm,并另加两块厚 6.35 mm 的间隔钢装甲,总厚度约 170 mm 的结构空间。
加强后的侧面可在上带抵御任意距离的 30 mm 穿甲弹,在下带抵御 14.5×114 mm B-32 穿燃弹;尾部可抵御 12.7×108 mm 穿燃弹。
底板采用 25.4 mm 铝合金,并加装厚 8 mm、具有 12.7 mm 空气间隙(填充缓冲材料)的钢防雷板。车顶厚 38 mm,并可加装 12.7 mm 钢板或 25.4 mm 铝板。
炮塔
炮塔为焊接多面体结构,由铝合金装甲板制造,并加装钢装甲,整体防护水平与车体一致。
主要装甲厚度:
- 炮塔正面:43 mm + 43 mm 钢板
- 侧面:43 mm + 12.7 mm 钢板
- 尾部:38 mm + 12.7 mm + 6.35 mm 弧形钢板(器材篮)
- 炮塔顶:38 mm + 25.4 mm 铝板
车体与炮塔乘员舱内壁均覆盖 芳纶(凯夫拉)防破片衬层。指挥员舱口周围安装 LAGS 装甲玻璃护盾,方便在行军状态下相对安全地观察外界。
因此,在最初的标准构型中,布雷德利的正面防护并不优于甚至弱于 BMP‑3,但美方后来大幅强化了整车装甲,尤其是侧面、尾部和顶装甲,防护水平已明显领先。
反累积(反破甲)防护
对破甲武器的防护通过安装 BRAT 反应装甲套件 来提升。BRAT 由数种尺寸的金属容器组成,固定在车体、炮塔与侧面裙板上。
每个容器内部由多层结构组成:
- 多排含炸药板(反应装甲)
- 薄钢-橡胶阻尼板
- 基础钢装甲板
- 玻璃纤维(GFRP)层
优点包括:
- 安装布置合理,弱区尽可能缩小
- 相邻盒块在爆炸时不易被毁坏
- 对炮塔与车体的防护覆盖充分
根据《GABTU 报告》:
- 正面可抵御 RPG‑7、PG‑7VL(穿深约 500 mm)
- 侧面可抵御 RPG‑7、PG‑7VS(穿深约 400 mm)
实际防护可能更高,可认为可抵御穿深 600–650 mm 的单战斗部破甲弹。
![]()
![]()
实际测量厚度
![]()
![]()
![]()
![]()
![]()
尾部舱门装甲厚度。
![]()
可以注意到炮手舱盖的盖板厚度。
![]()
![]()
乘员舱段的车体倾斜侧板遭到破甲弹命中……
![]()
……以及上前装甲(ВЛД)。右边是 DVE 热成像仪器的残留部分。
![]()
![]()
![]()
在胜利公园展出的“布雷德利”(BRADLEY)。
![]()
![]()
![]()
附加装甲板厚度。
![]()
![]()
![]()
![]()
![]()
![]()
![]()
在喀琅施塔得展出的“布雷德利”(BRADLEY)。这辆车仍保留有 BRAT 反应装甲。
该步兵战车在乘员舱配备快速响应的自动灭火系统。油箱采用聚合物材质,内部填充自封式衬垫,安装在战斗舱地板下方。
用于施放烟幕的为每侧四具 M257 型 66 mm 烟雾弹发射器。
在战斗使用中,乌军为车体和炮塔自行安装了各种结构的防护棚(俗称“烧烤架”);此外,还使用了临时拼装的额外防护材料。
![]()
![]()
这辆“布雷德利”(BRADLEY)就是那辆在阿夫杰耶夫卡地区被缴获的车辆。
在不明爆炸装置(据部分消息为 ТМ‑62 反坦克地雷)的爆炸下,车辆左侧前部悬挂节点被完全摧毁。
平衡臂与负重轮被炸飞数十米,只剩下减振器外壳留在原位。驾驶员受伤或震晕;炮手-操作员与车长未受伤。
![]()
![]()
同时,外观检查未发现对车体侧装甲与底盘的贯穿破坏。
![]()
![]()
动力舱内安装 CUMMINS ENGINE COMPANY VTA‑903T 液冷 V 型 8 缸四冲程柴油机,带涡轮增压,功率 600 马力 / 2600 转/分。
发动机为整体式结构,配备 GE HMPT‑500‑3EC 自动液力机械变速箱,提供三档前进和一档倒退。燃油箱容量为 662 升。
行走系统包括:
- 每侧六个双轮橡胶包覆负重轮(铝合金轮毂)
- 三个托带轮
- 前置主动轮,齿圈可拆卸
- 后置导向轮
- 平行 RMSh(橡胶金属节)履带,配橡胶跑道和公路鞋
悬挂系统为独立扭杆悬挂,扭杆轴非同轴排列,并在第 1、2、3、6 号负重轮上配备伸缩式液压减振器。实际上,“布雷德利”(BRADLEY)的动力和机动性能并不突出——在这方面 BMP‑3 明显占优。以单位功率计算,装配额外装甲后的 BMP‑3 比 “布雷德利”(BRADLEY)高约 25%,因此自然拥有更好的速度和加速性能,同时 BMP‑3 仍保持两栖能力。甚至倒车速度 BMP‑3 也几乎是“布雷德利”(BRADLEY)的两倍(20–21 km/h 对 10.8 km/h)。公路续航方面:BRADLEY 为 400 km,而 BMP‑3 为 600 km,优势明显。同样在通过性上,“布雷德利”(BRADLEY)的单位地面压力更大,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显著。
![]()
布雷德利(M2/M3 Bradley)更换发动机需要多久?
美军陆战装备维护手册(TM 9-2350-252-x) 约 1.5 小时(训练有素的小组)
退役维修技师访谈 45 分钟 – 1 小时(理想条件)
野外条件(泥沙/寒冷/照明差) 2–3 小时
战时应急(拆下,直接换新) 最快 30–40 分钟记录
![]()
![]()
![]()
![]()
![]()
![]()
![]()
在乌军中的“布雷德利”(BRADLEY)。
![]()
总体来说,关于“布雷德利”(BRADLEY)大概也没有更多可补充的了。即便《GABTU 报告》可能是伪造的,但其内容整体上相当客观(甚至难得地客观)。报告简洁明了地指出,在防护方面(尤其是抗破甲与抗地雷能力指标),美国的这款步兵战车明显优于俄式 BMP‑3。
在火力方面,BMP‑3 似乎表现更有优势,它是一款多功能的战斗车辆,能够摧毁更广泛类型的目标。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争议(包括 30 毫米机关炮与 100 毫米火炮的射击精度与有效射程、30 毫米炮管寿命、以及车长在使用武器系统方面的受限能力)。
至于机动性和通过性,BMP‑3 则无疑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最后注明,以上观点均为俄方作者。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