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正彰飞到北京想“灭火”,结果扑了个空,中方直接亮出组合拳,叫停中日联合民调、原定贺岁档日本片审查延期,并明确核心问题不解决其他议题免谈
事情的火点其实很清楚
![]()
高市早苗在10月底公开与台湾当局人员会面并晒照,11月7日又在众院预算委员会把“台湾有事”上升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这话触到了中方红线
之后几天,日本国内争议声起,中方交涉不断,但高市态度丝毫不退
11月16日,中方发布赴日留学预警和公民赴日提醒,多家航司跟进涉日航线机票免费退改
第二天,金井正彰抵京试图“解释立场”,想把交流政策“拉回来”,中方接待了人,但不随之摇摆
整体氛围很克制,却也很坚决
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重新标注红线:不管日本政坛如何更迭,台湾问题上的历史承诺不能被篡改
这句话把谈判基准抬到国家信用层面,双方都心知肚明,话音落地就意味着“门槛”在这
与之同步的,是几件外界更能感受到的动作——
中方叫停已持续15年的中日联合民意调查,直接让东京失去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态度的窗口
文化层面
原定贺岁档的3部日本影片审查延期,虽然不是“硬封禁”,但对片方和发行的压力是真切的
在多边场合,G20期间没有安排中日双边会晤,传递的信号一目了然
金融市场很快给出了反应
金井落地后的72小时里,日经指数连续三天震荡下行,累计跌3.2%,汽车制造和精密仪器等与中日贸易高度关联的板块,单日市值蒸发超1.2万亿日元
我能想象东京交易大厅里那几天的表情,屏幕红一片,大家都在找“消息源”,最后发现还是政治风险压盘
说到底,这不是临场变脸,而是中方有序推进的“经济+外交”组合拳,从节奏到落点都显得考究
很多人问,为什么日本此番“灭火”没有起效?
答案很可能在民意和政治结构上——《读卖新闻》的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认同“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高市的支持率一度涨到71%,这种右倾化的倾向,让政府很难在对外话术上后退
而这次派出的团队,是“经济安全”条线,既缺外交决策权,也不可能自动把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重申,变成现实的政策缓冲
更尴尬的是
日方还提出要中方处理驻日总领事薛剑的所谓“问题”,这就像把内部政治难题外包,注定不会被接受
中方的反制设计,坚持绕开普通民众,尽量指向政商精英的利益链,但涉及安全的提醒不会妥协
![]()
过去一段时间,日本国内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性袭击已发生二十多起
这也是中方发布安全提醒与留学预警的重要现实原因
有朋友在大阪念书,告诉我学校和租房中介都在更新安全指引,航司客服那两天电话爆满,重复着“可以免费退改”的句子
看上去琐碎,却是生活最直接的温度计
把镜头拉远一点,日本经济本身也在过冬
2025年三季度,日本GDP按年率降1.8%,外需收缩叠加内需疲软,民间住宅投资环比大跌9.4%,个人消费只微增0.1%
旅游业和留学相关产业已经感到凉风——
2025年前9个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超过700万,消费量约6.9万亿日元,占日本旅游收入接近四分之一;
在日学习的中国人大约11.5万,占留学生总数41%,带来约1700亿日元经济效益
这些数字不是抽象的,它们对应着银座的导购、箱根的旅馆、札幌的餐馆
当人员交流提醒持续存在,预订率的变化就是第一行实打实的结果
产业链也在感受地震波
日本七大车企今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丰田因美国加征关税预计本财年损失约94亿美元,如果中日关系继续紧张,它在华以及关联供应链的布局会更难
有位零部件从业者跟我说,最怕的是“不确定”,因为它让每一次扩产或减产都像赌局
这个时候,中方在会谈中给了一个清楚的框架——
“核心问题不解决,其他议题免谈”,包括日本方面原计划争取的水产品进口限制
这是一种战略定力,背后是对“原则不容交易”的长线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指出,把“存亡危机事态”套用到台湾问题,是极其恶劣的先例,中方无法接受
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提醒,日中关系一旦恶化,受苦的是日本国民,高市的言行带来“罪责”
在我看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宋国友说得透,中方制裁政客的本质在于震慑与约束,让更多人意识到错误言行的代价
![]()
如果需要一个参照,立陶宛的教训还在眼前
2021年它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方随即把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进出口收缩,最后总统公开表示“后悔”,但问题至今难解
副作用也很直接
爱沙尼亚因顾虑中方反制,与台当局就所谓“代表处”名称拉扯了两年还没达成一致
另一个更贴近日本的例子是石平案
今年9月中方对其采取反制:禁止入境、冻结在华资产、限制商业往来,结果让其政党在与中国经贸密集的大阪选区的影响力明显走弱
这两件事共同说明
当触及核心利益,反制不会停在嘴上
从战略层面看
中日关系正进入一个“测试期”:日本长期试图“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如今这条“双下注”道路变得愈发窄
据新加坡学界的测算
如果关系继续下滑,日本GDP未来三年可能损失1.8到2.3个百分点
问题是
这份经济代价能不能转化为政策反思,取决于东京是否真心与军国主义残余切割
这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它要求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说话前,先想想历史文件和现实利益会不会撕裂
我并不悲观
只要把“核心问题不交易”这条线稳住,把交流的善意留给愿意守约的人,空间依然存在
很多日本朋友也在期待缓和,他们关心的是店铺能不能开门、孩子能不能安心上学,而不是谁在话筒前更硬
外交的意义,归根到底,是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可预期
现在的局面也许紧绷,但
对话的大门没有关,只是门口放了更清楚的规矩
这场博弈的戏份还会延续
但只要历史与现实同向,解决问题的那条路就不会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