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九寒天的东北,出门撒个尿都得小跑,泼出去的水还没落地就成冰碴子了,连狗子都知道把尾巴夹成电暖宝。
可您发现没,就算脸冻得跟挂了霜的冻梨似的,俩眼珠子却照样滴溜转,该看雪看雪,该瞅冰灯瞅冰灯,好像压根不怕冷。
咋回事?难道这眼睛是老天爷给装的俩小暖炉?还是说它练就了啥独门御寒秘籍?
![]()
先别急着下定论,觉着眼睛就是个“冻不坏的金刚”。其实眼睛不是不怕冷,是人家有一套巧妙的“过冬装备”,让它能在嘎嘎冷的天儿里照样干活。
首先得从这眼睛的构造说起。咱眼球最外面那层透明壳儿,叫角膜,它可是个“没心没肺”的主儿。
为啥这么说?因为角膜上压根就没有感知冷热的神经末梢!您身体其他地方,像脸蛋子、手指头,为啥一冷就觉着针扎似的疼?那是因为皮肤底下藏着无数感知冷暖的“哨兵”。
![]()
可角膜这位爷,它只负责让光线进来,痛觉和温觉的神经它一概没有,属于“硬件缺失”。所以,就算外面零下三四十度,冷空气直接吹到角膜上,它自己也感觉不到“哎呀妈呀,真冷!”这就好比您给一个失去知觉的人挠痒痒,他压根没反应一个道理。
光感觉不到冷还不够,万一冻成冰疙瘩不也坏菜了?别急,眼睛的防护措施做得那叫一个到位。咱眼皮,就是那两扇灵活的“自动门”,可不是白长的。
![]()
它隔几秒钟就眨巴一下,这不光是给眼球刷上一层“防冻液”也就是眼泪,保持湿润,更重要的是,它能瞬间把眼球表面可能形成的微小冰晶给抹掉,防止积少成多真给冻上。
就像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不停刮擦,雪啊霜啊就存不住。而且,这眼泪也不是普通的水,它里头有盐分、蛋白质和一些抗菌物质,本身的冰点就比水低,没那么容易结冰。
再加上每次眨眼,温暖的眼皮就像热毛巾敷一下,给眼球送去一丝丝暖气。
![]()
再说说这眼眶,就是装眼珠子的那个骨头窝窝,它可不是个简单的碗,设计得相当科学。眼眶里塞满了脂肪组织,软乎乎的,像个高级的泡沫保温箱,把脆弱的眼球和视神经包裹在中间,减少了热量直接散失。
眼球后方还有丰富的血管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温度接近37摄氏度的血液,这简直就是给眼睛接上了一个“地暖”或者“永不断电的小暖炉”,持续供热,保证眼球核心温度降不下去。
就算外面北风呼啸,您屋里暖气烧得足足的,墙再冷,您待在屋里也不觉得啥不是?
![]()
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眼睛这部位,几乎没啥汗腺和皮脂腺。您脸上其他地方的皮肤,出汗出油,这水分一到冷空气里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让你觉得更冷。
眼睛周围没这烦恼,少了这份“内耗”,热量保存得自然就好一些。所以综合来看,眼睛是集“无知觉”(角膜无冷觉神经)、“勤保养”(眨眼和泪液)、“物理保温”(眼眶脂肪)和“持续供暖”(血流)这几大优势于一身,才能在极寒中安然无恙。
![]()
极端低温下,暴露的眼球虽然不容易冻伤,但眼睑和周围的皮肤可是会冻伤的。而且,角膜虽然感觉不到冷,但它非常娇嫩,容易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这就是雪盲症的由来。
在冰川、雪原长时间活动,不戴防护镜,紫外线经过雪地反射聚焦到眼睛上,能把角膜上皮给灼伤了,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该戴雪镜、防护镜的时候,必须得戴上,这不是怕冷,是防“亮瞎眼”。
![]()
眼睛不是天生不怕冷,而是咱们身体这个精密的“造化”,给它配备了顶级的防护和保温系统,让它能在严酷环境里正常履职,帮咱看清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感受凛冽寒风时,您不妨用心体会一下这精妙的设计,说不定会对自个儿身体里的这点“小机关”生出几分赞叹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