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8日,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的百年诞辰日,这一天,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核工业集团联合主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办的“中国核动力事业拓荒牛”——彭士禄院士诞辰百年主题展,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隆重启幕。
150位与会者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他们中有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核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与科学家代表;有革命家的代表,如叶剑英元帅之孙叶弘毅,开国上将、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之子宋京波等;有彭士禄院士的亲属后人;有零九工程老战友,如陈志钧、张涉琦、张云华等;有军旅影视创作国家一级编导马继红大校、制片人高军大校;有红色文化研究学者如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智森、理事谷新光等;新闻战线代表;更有来自海陆丰家乡的乡亲代表,如中共海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为务等。
在史料、实物与口述的交织中,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徐徐展开,一位“满门忠烈”的遗孤、一位“敢为天下先”的拓荒者、一位“无私奉献”的赤子,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众人的追忆与致敬中愈发清晰、愈发厚重。
![]()
一、开幕式:群星璀璨,共敬核工业脊梁
上午九时整,主题展开幕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场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崇敬与缅怀的氛围,每一位与会者的目光都饱含着对彭士禄院士的深切敬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是第一位在开幕式上发言致敬的。他这样评价彭士禄院士:“彭士禄院士的一生,是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一生,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一生。彭老一辈子自评只做了两件事——造核潜艇、建核电站,但这两件事都关系到国家安危、民生福祉。他用算盘算出核潜艇核心数据,用罐头瓶模拟核反应堆实验,在荒岛上啃着咸菜馒头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这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拓荒精神,是中国科技界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
![]()
第二位登台发言的是,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刘建平。作为中核集团核心领导,他的话语承载着全体中核人的集体记忆与深厚情感:“中核人永远不会忘记,彭老是我们的精神图腾与事业奠基人。彭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核动力技术的坚实根基,更是‘敢拍板、不唯上、不恋权、只干事’的工作作风。他身居高位却淡泊名利,把奖金全部捐给科研团队,自己穿打补丁的衣服,住简陋的房子,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值得每一位中核人终身学习!”
开幕式上,老战友代表、青年代表、家属代表座谈发言,每一段发言都引发全场共鸣。原总装综合计划部部长丁峰作为零九工程的亲历者,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深情走上讲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拿起话筒就滔滔不绝;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钱觉新作为彭老当年的下属,更是感恩彭老对他的栽培与影响;“彭士禄精神奖”获得者代表、中核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青年工程师张震的发言,更是代表了年轻一代核工业人的呼声:“作为新时代的核工业人,我们是彭老精神的受益者和传承者。“我们会以彭老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让彭老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
二、家属追忆:十二字箴言,一生的精神传承
在主题展的核心环节,彭士禄院士的亲属代表走上讲台,以最真挚的情感,分享了生活中那位“平凡又伟大”的父亲,让现场观众看到了拓荒者鲜为人知的柔情与坚守。
彭士禄的女儿彭洁作为家属代表深情回忆了父亲带给她的巨大影响,座在父亲的生平照片前,一开口便让全场陷入安静。“今天站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叔叔伯伯、前辈同仁来缅怀我的父亲,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与自豪。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核动力专家、是院士,但在我心里,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一位一辈子都在践行‘感恩’与‘奉献’的普通人。”
彭洁说,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他从来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金银财宝,却给我们留下了一辈子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他总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做事要踏实,生活要平淡’,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是核潜艇总设计师,却从不对外炫耀,别人问起他的工作,他只说‘我是给国家干活的’;他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家里很少看到奖状、奖章,他说‘荣誉属于团队,属于国家,不是我一个人的’。如今,我和哥哥虽然各已退休,但我们都记得父亲的教诲,做一个平凡、踏实、对社会有用的人,都在默默地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父辈们的革命精神。”
![]()
在主题展参观间隙,记者对彭士禄的儿子、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浩先生进行了专访。谈及父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彭浩脱口而出十二个字:“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平淡生活。”
“这十二个字,是父亲留给我们兄妹最珍贵的‘传家宝’,也是他一生的人生信条。” “父亲平时很少跟我们讲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践行这十二个字。我小时候,家里的餐桌就是他的工作台,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把核潜艇的图纸铺在桌上,一边啃馒头一边算数据,经常忙到深夜。有一次我问他‘爸爸,你每天都这么忙,不累吗?’他笑着说‘干活哪有不累的,但国家需要我,再累也值得’。”
彭浩坦言,父亲的“感恩、励志、报国、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早已融入自己的血脉:“父亲常说‘感恩是做人的根本’,他一辈子都在报答老百姓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之恩。1956年,他在苏联留学,当国家需要他改行学核动力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理想,为了国家,我什么都愿意做’。这就是他的‘励志报国’。”
![]()
“父亲一辈子扎根核动力事业,不慕权位、只干实事。上世纪八十年代,组织上想提拔他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他却婉言拒绝了,他说‘我不是当官的料,我更适合搞科研、干实事’。后来,他主动提出退居二线,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自己则专注于核动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这就是他的‘敬业奉献’。”彭浩动情地说,“如今我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想把祖父(彭湃)、父亲的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传承下去。我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像父亲这样的一代代拓荒者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三、独家专访:宋京波揭秘“下马”危局,零九战友追忆拓荒岁月
主题展期间,笔者独家专访了两弹一艇联谊会会长宋京波(首任二机部部长、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子)。他向笔者详细揭秘了在核潜艇工程“下马”的危局中,彭士禄与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坚守初心、力挽狂澜的往事。
![]()
“我父亲宋任穷1956年11月担任主管原子能事业的三机部部长(1958年2月该部改为二机部,他继续任部长),直至1960年离任,这期间彭士禄院士1958年归国后在二机部设计院工作,后来还担任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 。二人存在务实且紧密的工作交往。我父亲常常深入研究所指导工作,曾在研究室见到彭老,先以家长里短拉近距离,之后就核反应堆基本原理、分类等专业问题反复追问,直到彻底弄懂才作罢,这种交流既体现了我父亲对核领域知识的钻研,也让他及时掌握一线科研情况。
我父亲在任职期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打下良好基础,期间积极支持一线科研工作;彭老在这一阶段积累的核动力研究经验,为后续主导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研发筑牢了根基,二人的努力共同推动了新中国核工业从起步向稳步发展迈进。
![]()
除了父亲的影响,宋京波本人对彭老的精神也极为赞赏:“正是彭老这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犟劲,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与坚定支持,才让中国核潜艇事业在危局中挺了过来。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当这个消息传到北京时,我父亲第一时间给彭老发去贺电,上面只有八个字:‘为国铸盾,功在千秋’。这八个字,是对彭老和整个零九工程团队最好的赞誉!”
在主题展现场,数位零九工程的老战友聚在一起,他们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指着展柜里的实物展品,互相追忆着当年的拓荒岁月,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在昨天。老战友们还回忆起了彭老“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的工作作风。老战友们一致表示:彭老是他们的领路人、主心骨,没有彭老,就没有中国核潜艇的今天。“彭老不仅教会了我们技术,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的感恩之心、报国之志、敬业精神、奉献品格,是我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
一位老战友握着拳头说,“今天我们来参加这个主题展,就是想告诉彭老,他当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中国的核动力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们也想告诉年轻一代,一定要传承彭老的精神,把国家的核工业事业发扬光大!”
四、现场感怀:跨越百年的精神震撼,永不停歇的接力征程
漫步主题展现场,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彭士禄院士的一生在眼前徐徐展开。从海丰红土上的革命遗孤,到苏联留学的青年才俊;从荒岛工棚里的核动力拓荒者,到核电事业的奠基人;从低调务实的科研工作者,到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每一个篇章都让人热泪盈眶,每一个细节都令人震撼不已。
展柜里,那枚磨得发亮的算盘,见证了“算盘算出核潜艇”的奇迹;那件补丁叠补丁的工装,诉说着拓荒者的艰辛与坚守;那本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记录着对国家事业的赤诚与执着;那封写给家人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亲情的牵挂与对事业的忠诚。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视频资料、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了彭士禄院士“愿将此生长报国”的赤子情怀。
![]()
会场里,新闻战线的代表们拿着相机、笔记本,穿梭在各个展区,捕捉着每一个感人的瞬间,记录着每一段动人的故事。中核集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们,更是深受鼓舞。他们围在零九工程的老战友身边,认真倾听当年的故事,请教工作中的问题,表达传承精神的决心。
当主题展接近尾声,全场灯光聚焦在大屏幕上,彭士禄院士的名言缓缓浮现:“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赤子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彭士禄院士的深切缅怀,是对拓荒者的崇高敬意,是对精神传承的庄严承诺。
走出会场,北京的阳光格外明媚。彭士禄院士的一生,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如同一股暖流,激荡在每个人的胸膛。百年诞辰,不是终点,而是精神传承的新起点。正如彭士禄院士当年所说:“核动力事业是接力赛,我跑完了自己这一棒,下一棒就交给你们了。”如今,这根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新一代人的手中,彭士禄的“核魂”,早已融入国家发展的血脉,他的“拓荒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
(撰稿:谷新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