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AI公司的动态,感觉这赛道终于从飘着的概念变成真能赚钱的生意了。说白了,AI公司要想在这波商业化里不被淘汰,光靠讲炫酷的技术故事可不行——得真把技术变成大家能用的东西,还得赚到真金白银。这两点要是做不到,再牛的概念也扛不住市场的检验。
前阵子给我妹找学习辅助工具,发现有家叫“小步练”的APP挺对胃口。它不是那种堆题库的老套路,而是用AI扒孩子的错题,直接生成针对性的练习。我妹说之前做数学几何总卡壳,用了半个月,老师都夸她解题思路顺了不少。其实这家公司一开始也走了弯路,搞过AI一对一直播课,但成本太高扛不住,后来砍了那些花里胡哨的,专注做轻量化的错题分析工具,现在用户量涨得飞快,听说上个月还拿到了新一轮融资。说白了,他们就是抓住了家长不想孩子做无用功的痛点,把AI技术简化成了能直接用的小玩意儿,没玩虚的。
还有我家小区楼下的智能家居店,最近推了个“AI管家”套餐,挺有意思。它不是单个智能设备的拼凑,而是把门锁、灯光、空调串起来,AI能记住主人的习惯——比如我每天六点下班到家,它会提前十分钟打开客厅的灯和空调。老板说之前他们只卖单品,生意平平,后来发现很多人买了智能设备也不会联动,就搞了这个包安装调试还教使用的套餐,现在每个月能卖二十多套,比之前卖单品赚得多不少。其实这就是把AI技术落地到了日常的家居场景里,用户用着方便,自然愿意掏钱。
上周点外卖,常吃的那家黄焖鸡米饭出餐特别快,比平时快了近十分钟。问老板才知道,他们用了个AI调度系统,能根据订单量提前备菜,还能优化出餐顺序——比如同时来了十单,系统会安排先做不用等配菜的,再做需要现炒的,出餐时间直接从二十分钟缩到了十分钟。老板说之前高峰时段总因为出餐慢被差评,用了这个系统后,差评少了一半,订单量还涨了三成。说白了,他们就是用AI解决了效率问题,直接把业绩提上去了,这比啥都实在。
其实这些例子看下来,AI公司能不能在商业化里站稳脚跟,核心就两点:一是技术能不能落地到用户真的需要的地方,二是能不能真的赚到钱。有的公司抓了C端用户的小痛点,有的抓了B端商家的效率问题,没有哪种模式绝对更好,只是各自选的赛道不一样。要是光靠吹概念,没有实际的东西拿出来,用户和市场都不会买账。说到底,AI再玄乎,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赚到真钱的模式,才是真的能走长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