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柿子上市的时节,金黄透亮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甜。
然而,杭州的冯女士(化名)却因不当食用柿子付出了代价——她一口气连吃3只柿子,晚餐又搭配了2只大闸蟹,当晚便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最终被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取出多枚直径达4公分的“柿石”。
![]()
图源:杭州日报
原来,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与虾、蟹、鱼、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食,因蛋白与鞣酸相遇,容易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里的胃酸较多的情况下,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把食物残渣粘合在一起,在胃内形成胃柿石,造成胃部不适。
这柿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遵循科学的食用方法,就能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充分领略柿子带来的美味体验。
秋季吃柿子有这些好处
柿子不仅是应季水果,更是天然的“营养宝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崔铭萱主治医师指出,柿子富含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具有多重健康价值:
增强免疫力
每100克柿子含维生素C约16毫克,可满足成人每日需求量的近一半,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
保护心血管
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研究显示,每天食用100克柿子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
润肠通便
柿子中的果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护眼明目
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保护视网膜健康。
食用柿子有禁忌
柿子虽好,但食用不当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忌与高蛋白食物同食
柿子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增加胃石风险。冯女士的案例正是典型——柿子与大闸蟹同食,鞣酸与蟹肉中的蛋白质反应,最终形成柿石。此外,牛奶、鸡蛋、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也需避免与柿子同食。
忌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浓度高,鞣酸更易与胃酸结合形成硬块。建议餐后1小时食用,每次不超过200克。
![]()
忌与寒凉、酸性食物同食
柿子性寒,与西瓜、梨等寒性食物同食可能加重脾胃虚寒,引发腹泻;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会促进鞣酸与胃酸反应,增加胃结石风险。
特殊人群慎食
糖尿病患者:柿子含糖量约20%,升糖指数为37,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胃肠功能较弱者:鞣酸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腹胀、腹痛,建议去皮食用或选择完全软熟的柿子。
贫血患者:鞣酸会阻碍铁吸收,需与补铁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涩,归肺、脾、胃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秋季干燥易伤肺,适量食用柿子可缓解干咳、咽痛等症状。
![]()
以下推荐几种科学食用方法:
温热搭配:体质偏寒者可将柿子与生姜、红枣同煮,制成“姜枣柿羹”,中和寒性,温补脾胃。
分时段食用:避免晚餐后食用,建议下午加餐时食用,减少夜间胃肠负担。
去皮食用:柿子皮中鞣酸含量较高,去皮可降低胃石风险。
控制总量:健康成人每日食用1-2个中等大小柿子即可,儿童需减半。
柿子三宝
柿子全身是宝,除果肉外,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
柿蒂:性苦平,归胃经,善降胃气止呃逆。推荐食疗方:柿蒂10克、丁香1.5克、生姜2片,水煎服,适用于胃寒呃逆。
柿霜:柿饼表面白色粉霜,性凉味甘,归心、肺、胃经,可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推荐食疗方:柿霜3克温水冲服,每日3次,缓解咽喉肿痛。
柿叶:性苦寒,归肺经,具有止咳定喘、活血止血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柿叶茶可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推荐食疗方:柿叶研末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合高血压患者。
柿子作为秋季的“黄金果实”,
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
但食用需讲究方法。
科学食用,
方能“柿柿如意”,健康常伴。
编辑:陈佳 责编:韩晓萃
食用柿子需避“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