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
2025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的主题是
"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
(Short of Breath, Think COPD)。
该主题由全球慢阻肺倡议组织(GOLD)发起,
旨在提高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
强调早期诊断与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
慢阻肺是什么
![]()
慢阻肺的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听着复杂,其实核心问题很简单——你的“呼吸管道”(气管、支气管)和“换气器官”(肺)出了问题,导致空气进不去、也排不出,就像鼻子被捏住还得跑步一样难受。
![]()
常见3个症状
长期咳嗽、咳痰:
早上起床咳得最厉害,痰大多是白色泡沫状,要是变黄色就可能感染了。
气短、喘不上气:
一开始只是爬楼梯、干重活时喘,后来坐着不动都觉得气不够用。
经常感冒、呼吸道感染:
肺部抵抗力变弱,一受凉就容易引发支气管炎,症状还会加重。
![]()
02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个体易感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多为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的危险性,例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2.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FEV1年下降率较快。
3.空气污染:化学气体(氯、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
4.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慢阻肺的风险。
5.生物燃料:吸入生物燃料(如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烧的粉尘颗粒也是慢阻肺的一个危险因素。
6.幼年呼吸道感染:幼年时期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影响肺功能的正常发育,增加成年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
,时长02:44
03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以下人群应该被视为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并应尽早开展慢阻肺的筛查:
1.年龄在40岁以上:年龄是慢阻肺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长期抽烟者:长期吸烟者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
3.粉尘接触者:常接触污染气体、粉尘者也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4.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年长者:这些症状可能与慢阻肺有关。
5.低体重指数者:低体重指数也可能是慢阻肺的一个危险因素。
![]()
04
慢阻肺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觉得“咳就咳吧,不耽误吃饭”,但慢阻肺是慢慢加重的“隐形杀手”,拖到后期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01
先伤肺
病情初期,肺里的“小气道”会慢慢变窄、堵塞,就像吸管被捏扁。随着时间推移,肺里的“肺泡”(负责换气的小泡泡)会破裂,形成“肺大泡”,导致肺部弹性越来越差,最后连基本的呼吸都要靠用力喘气,严重时晚上躺着都没法呼吸。
02
再伤全身
长期缺氧会让心脏“加班工作”,慢慢引发“肺心病”,出现腿肿、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另外,缺氧还会影响大脑、肾脏功能,甚至让免疫力大幅下降,稍微受凉就可能引发肺炎,进而加重慢阻肺。
03
最可怕
慢阻肺患者最怕“急性加重”——比如一次严重的感冒、肺炎,会让咳嗽、喘气突然变严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需要紧急住院治疗。数据显示,每次急性加重都会让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
05
![]()
06
别慌!慢阻肺能治也能防
慢阻肺虽然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完全能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治疗:听医生的话
治疗的核心是“控制症状、减少加重”,常用方法有2种:
药物:医生会开“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一定要按要求吸入。
氧疗:如果缺氧严重,医生会建议在家吸氧,每天至少吸15小时,能改善缺氧、保护心脏,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戒烟是“第一要务”
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凶手”,不管烟龄多久,戒烟后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会明显变慢,症状也会减轻,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避害:少接触粉尘、油烟、二手烟,雾霾天出门戴口罩。
锻炼:增强肺功能
呼吸训练:每天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次10-15分钟,能帮肺部更有效地换气。
轻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慢速骑自行车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以不喘为原则,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