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化解孩子的无意义感?两位北大爸爸:不必思考宇宙,先去吃顿火锅

0
分享至

源: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实录

主题:《关于教育的哲学性思考》

对话嘉宾: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周雷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

周雷:今天这个访谈,特别邀请周濂老师,以漫谈的形式,聚焦“教育的哲学思考”这个命题。周濂老师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周濂:大家好!我叫周濂,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老师。我和周雷老师是北大91级的同学,他读英语系,我读哲学系。上学那会儿我就常去他的宿舍“厮混”,从那时起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30多年过去,我们两家人也成了“吃饭搭子”。今天能和周雷老师一起聊教育,我特别高兴。

1

文科衰落?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周雷:今天论坛的嘉宾背景很有意思:以毕淑敏老师这样一位文学家开场,到周濂老师这样一位哲学家收尾,嘉宾中还有历史学家赵冬梅教授,刚好覆盖了文史哲这三个文科领域。

最近,文科教育似乎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探讨的就是AI时代的文科变局和出路。早些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一度很流行,现在这种潮流好像又回来了——大家觉得学理工科才有未来,不管是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还是将来出人头地,都是更好的选择;与之相对的是,学文科似乎是没有出路的。

当年,能考进北大文科是很骄傲的事。像俞敏洪老师和我就读于英语系、周濂老师读哲学系,很多优秀的学子会主动选择文科。但现在,我们会看到,复旦大学明确说要削减文科招生。不仅是国内,国际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美国顶尖高校芝加哥大学,甚至暂停了部分文科专业的博士招生。

周濂老师,你怎么看当下所谓的文科衰落文科退潮

周濂:在我看来,文科衰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我们年轻时只听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没听过“学好文史哲,走遍天下都不怕”,对吧?尤其是我,作为哲学这样一个冷门学科的从业者,早就泰然自若,习惯了它的边缘地位,失落感可能不如周雷老师这么强。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特别看重那些能带来很好投入产出比的理工科专业和行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正如周雷老师所说,现在欧美也出现了文科退潮。但欧美的情况跟中国略有不同,我认为,国外的文科变局有几个可能性:

一是随着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和再度回潮,投入产出比高的学科和行业更受重视;二是全球进入新一轮科技竞争,甚至某种意义上的“冷战”阶段,欧美国家会再度看重计算机行业及相关的科学技术专业,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更重要的一点是,欧美现在的文化撕裂、政治撕裂非常严重,很多保守主义势力会认为大学是“激进左翼的温床”,这也是像哈佛、波士顿、芝加哥等大学大量削减文科经费的重要动机。

不过,虽然从短时段的大趋势来看,文科确实处于衰落状态,但我个人认为,从长远、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文科恰恰正在迎来春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第一人称单数”,也就是“我”的角度,去思考“我该如何度过一生”。所以你会发现,即便是马斯克、乔布斯这样的科技创业者,也不得不思考文科教育所思考的问题。比如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一辈子的科技成果,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他后来发现,“我该如何度过一生”“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与死的问题”才是人生在世最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从科学技术成果里,是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的。

我前两天听哲学家傅佩荣老师的音频节目,他提到了刚去世的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虽然有极高的科学成就,但他自述30岁以后,是以孟子的学说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

因此,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适当程度的文科教育都必不可少。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一个阶段开始思考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文科从整体上看似乎一直处于边缘、衰落的位置,但从每个个体立身处世的根本角度来说,文科的意义再怎么弘扬、强调都不为过。

2

教育重构:从就业导向以失业为前提

周雷: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管是教育从业人员还是家长,很多时候还是从“孩子将来好不好找工作”这个视角出发,带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考量。

据我观察,整个社会,包括我接触的很多老师和校长,在孩子未来的能力和专业发展上,总想着给孩子指一条明路:他们会觉得选了某个专业、学了某个技能,将来的就业一定好,成功概率一定高。也就是所谓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总在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学这个,学了很可能会失业等等。

我最近看到一组挺有趣的数据:美国每年会发布大学本科专业的失业率排行榜。早几年,失业率高居榜首的都是艺术史、纯艺术、哲学、文学这些专业。但今年特别有意思,我们都觉得特别火的计算机专业,竟然位居本科失业率的第二位。这两天还有个爆炸性新闻,亚马逊一口气裁了三万名员工。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觉得学文科找不着工作,学理科、学编程、学计算机好像也找不着工作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给下一代锚定未来呢?

周濂:我们都说,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我们不只是站在“十字路口”,甚至可能是站在“万字路口”——当你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的时候,就不知道扬帆远航该去什么地方。那怎么办?我觉得这时候恰恰是回到教育初心的最佳时机。

我们过去的教育,好像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功利主义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但也许在AI时代,我们要彻底颠倒这一宗旨。我其实有个想法:今天的教育应该以失业为导向

周雷:以失业为导向具体怎么讲?

周濂: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今天的押宝,到了十年以后会不会兑现。比如,周雷老师是几十年前报的英语专业,而现在,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不仅是纯文科,商科也是如此。我有个朋友在清华经管学院,要知道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招生分数是特别高的,但如今经管学院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找不到好工作了。还有你刚才说的计算机专业,情况也是这样。

因此,今天不管是就业指导老师还是家长,在给学生押宝专业的时候,几乎不知道自己的赔率有多高。我觉得与其这样,倒不如在未来AI大行其道,所有人可能都面临失业的前景下,回归教育的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成人”——让孩子真正成长,按照他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天赋,不管他要成为一株大树还是一棵小草,就让他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刚才李玫瑾老师的演讲题目我特别喜欢,叫“如他所是”。什么叫“如他所是”?就是让他成为真正应该是的样子,而不是社会期望的样子,或者家长期望的样子。

因此,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扭转教育思路,要以“失业”为前提来做教育。

周雷:也就是说,无论学什么专业,你都要做好将来找不着工作的准备。

周濂:没错。由此引出的第二个话题是:我们要重点培养“以兴趣为导向、以热爱为导向”的教育。

我觉得应该把当下交给兴趣,把未来交给命运。因为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永远无法预见。当下如果孩子热爱乐器、热爱阅读、热爱拼字游戏都没关系,去发展它就好。重点在于,要给孩子培养一个能终生陪伴的习惯和爱好——让他在孤独的时候、失意的时候,能找到内心的意义支点和源泉。所以我觉得这恰恰是回到教育初心、回到学校本意的最佳时候。

我在人大给学生讲西方哲学史时,经常会说“学校”(school)这个词。它的词根来自古希腊的“scholē”,意思是度过闲暇的地方,也就是说,你要充分利用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时间,去度过这段闲暇时光,以什么方式度过闲暇时光,才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每天刷题,还是每天阅读小说、从事自己特别热爱的学问研究——这是每位老师、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到了未来,几乎所有人可能都失业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大把的闲暇时光。你是早上刷手机、下午刷手机、晚上刷手机,还是早上去做热爱的事业、下午从事热爱的运动?这其实是抛给每个个体的非常紧迫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我觉得,今天整个人类社会正在面临一个非常根本性的危险时刻,但恰恰是这个时候,我们也许正在迎来得到拯救的良机。

3

AI 与教育:工具的边界与人类的独特性

周雷:谈到危险,我们一般人会把哲学家当成古希腊那种预言家,能给人指出明路。周濂老师,你作为哲学家,觉得我们人类现在是不是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未来会不会像《黑客帝国》等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AI有了自主意识,人慢慢变得没有任何价值,最后唯一的用途就像电池一样,产生热量供AI、大机器、计算机系统运转?人类会走向这种境地吗?

周濂:我今天还读到一篇文章,给“AI热”泼了一盆冷水,认为AI可能是戳破所有泡沫的终极泡沫。它的意思是说,如果AI时代真的到来,它会先戳破所有的泡沫,但AI本身可能也是个大泡沫,终究会破灭。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科技公司投入数十亿、数百亿经费研究AI,但投入产出比非常低。AI能不能真正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组织方式,其实还未可知。所以,我觉得今天其实处于一切都悬而未决的时刻。

周雷:关于AI对教育的影响,有些人很乐观,认为它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革命,也有些人持怀疑和保守态度,觉得人类经历过很多次科技革命,从蒸汽机、内燃机再到计算机,每次浪潮冲击后,人类还是保有了核心价值。

据我观察,我们的教育对科技发展的反应,整体上是比较慢的。比如数学教育,现在依然非常注重孩子的计算能力——要求数算对。不只是解题思路对,解题步骤里的加减乘除计算也不能错。但我们知道,计算能力,尤其是加减乘除的能力,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器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被机器取代了。这或许也是东西方教育的差距:从上世纪起,美国一些学校就不太考察孩子的心算、口算能力,但在咱们国家,重要的升学考试中,还是不能借助计算器等这类工具。

还有一个例子。今天早上毕淑敏老师说:“一看这个人的稿子就是AI写的。”咱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叫“从赛道到原野”,大家反馈特别好,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也起源于AI,是AI先帮我们想到的。

这就引出一个哲学性的话题:我们在教育中用外脑、用工具,要用到什么程度为止?事实上,人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借助外力的,我在北大读英语系时,经常查词典——英汉大词典、朗文词典,那么,为什么用词典被认为是正确的,而孩子用AI写作业就是错的呢?教育中,工具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周濂: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先讲一讲咱们论坛的主题“从赛道到原野”。我才知道它的灵感来自AI,一开始我以为你们是读了一篇文章产生的想法,而这篇文章还跟我有些渊源。

大概20多年前,我从北大硕士毕业后,曾在报社工作过两三年。当时组织了一个专题文章,标题叫《梦想的中国》。我在北大哲学系的老师陈嘉映先生为这个专题写了篇文章,开头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所以,当你说这个题目是AI给的灵感时,我猜想,AI恰恰是受到了人类喂给它的原始材料的启发。人跟AI其实是相互成就的。在AI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掉头不顾,教育过程中也不可能把AI彻底摒弃,应该以恰当的方式迎接面对和拥抱它。

但有个根本的要点需要注意:我们要认真思考人的成长的特殊性。人的成长跟花草树木的生长不一样,跟计算机、大数据通过累积实现的增长也不一样。人的成长的特殊之处在于,只有人才有独一无二的经验,而这个经验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经验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体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三年级,知识是逐步累积后内化的,然后再通过内化的认知,反馈给外部。今天我们用ChatGPT、DeepSeek帮学生做作业、找答案时,特别要注意:它有没有可能打断学生经验的连续性?这是我个人特别担心的一点。

周雷:经验的连续性,也是思考的连续性。

周濂:没错。你也许可以通过AI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问题或一张试卷的标准答案,但那个答案完全是外脑直接塞给你的,它没有真正内化到你的认知里,也没有融入你的体验中。这样一来,就彻底打断了经验的连续性。

还有一个是经验的交互性。我们说个体的成长,是在跟他者、世界、社会不断反复的经验交换中,才会拓展个体边界,成为一个更大的自我。马斯克有个公司叫Neuralink,未来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可能会有“脑机接口”,这其实也会破坏个体成长的经验交互性。我觉得只有正视这两个威胁,我们才有资格谈如何更好地把AI应用到教育过程中。

4

困境突围:如何化解孩子的无意义感?

周雷:今天李玫瑾老师、徐凯文老师等好几位专家,都提到了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本人不是搞心理学的,但平常也做一些家庭咨询。有句大白话,说一个孩子之所以想不开,是因为他想太多了。这刚好对应周濂老师的一句名言。苏格拉底说“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接着补充了一句:“过度考察的人生是没法过的人生”。我很好奇,这么多心理问题,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思考过多、考察过度了?

周濂:我个人的观察样本非常有限,但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小学生、中学生,抑郁患病率其实都相当高。我的猜想是,孩子不是思虑过多导致的抑郁,而是外界压力太大导致的抑郁。我个人始终认为,家庭、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托举,不是投入多少物质保障,也不是24小时全天候督促学习、照顾生活起居,而是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让孩子能够四肢舒适、身心健康地发展个人品质。刚才很多老师都谈到,家庭教育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大资本,其实是性格或品德的培养。

我一直觉得,如果孩子不放松,首先是因为家长不放松。而家长不放松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自己有太多没完成的理想,想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还有就是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焦虑,又把这些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所以我们谈教育,首先不该问受教育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应该先问教育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周雷:我确实接触过一些很聪明的孩子,比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种顶尖学府的厉害学生,感觉他们对人生思考得太深入了,这是不是就有过度思考的嫌疑?

周濂:当然是这样。我们说“人有病天知否”,每个人多少都有些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但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青春期孩子感到痛苦、失落甚至绝望,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这些问题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就解决了,只是被遮蔽、被暂时遗忘了,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所以,我的意思是对于心理问题,尤其是意义缺失感,我们不用如临大敌。这是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周雷:我记得米歇尔·福柯谈过什么是意义。他认为,意义是被不断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对很多孩子来说,追寻人生的意义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下去,最后发现洋葱没了,于是会产生无意义感。如果说孩子,或者说我们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作为哲学家,你会教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无意义感呢?

周濂:我会跟他说,关于人生的意义,其实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如果站在宇宙的尺度上,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就像一颗尘埃,这样的存在能有什么价值呢?但如果缩小尺度,放在家庭、朋友的尺度里,你会发现意义非常充沛。比如下周六我女儿的同学要过生日,邀请她去参加生日派对,对她来说这就是件意义重大的事。她这两天反复琢磨,该送朋友什么礼物,对即将到来的生日派对充满期待。这时候你会发现那种意义感特别充沛饱满。

我认为,人恰恰是要不断实现这种标准和尺度的转换。偶尔站在宇宙的尺度反观人生,哪怕觉得无意义也不无益处,因为它能消解你对很多小事的执着。但反过来,我也经常跟学生、跟我女儿说:你必须去做一些具体的事,只有在具体做事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真正充沛的意义感。因为如果把目标定得太远、尺度拉得太大,你会发现一切都被拉平了,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重量。

周雷:不要特别沉迷于宏大叙事,是吧?

周濂:对。我认为人的丰富性,恰恰在于能从不同视角反观自己的人生。当你过于执着某些小事时,不妨放大人生的尺度;当人生尺度过大、让你觉得意义丧失时,不妨聚焦具体的人和事,这样生活突然就有了质感和重量。

周雷:这个特别有启发!思考宇宙的命运,还不如出去吃顿火锅,说不定这样就找到人生的意义了。

5

育儿初心:从塑造孩子发现与轻推

周雷:最后环节,我们再来聊点轻松的,聊聊孩子。我跟周濂老师两家特别熟,他女儿跟我女儿也是校友,是大师姐和小师妹的关系。

今天早上赵冬梅教授的分享特别有感染力,也特别动情。我坐在台下时就想:如果我女儿像她儿子泱泱那样,我作为父亲能不能接受?想了半天,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最后还是能接受。周濂老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女儿有一天也像泱泱那样,你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周濂:我相信我的第一反应会与赵冬梅老师一样,会煎熬、会自责,甚至会绝望。但归根结底,这是家长不得不接受的事。接受的过程中,必须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而赵冬梅老师给出的理由,我觉得特别好,不是被迫得出的结论,而是回到了教育的初心和人生的本质——我们本来就可以在原野上自由奔跑,不用遵循外在规范的强制要求,只要家庭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和心理支撑,孩子本来是什么样子,就该允许他成为自己该是的样子。

周雷: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议论,说“赵冬梅老师和她先生都是北大教授,孩子就算躺平也有资本。我们是工薪阶层,孩子不能躺平”。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周濂:这是必须承认的残酷现实。如果是普通家庭的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一来没有足够的认知高度,二来没有物质基础,那孩子最后的结局可能不会太好。我觉得这无法回避,从家庭层面来说,每个孩子的起跑的起点确实有差异。但从社会和制度层面,我们应该尽可能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周雷:周濂老师,我知道你跟女儿关系特别亲近。闺女小的时候,你还经常发朋友圈晒娃,是个“晒娃狂魔”。现在她也快进入青春期了,作为父亲,你在教育她的过程中会坚守哪些原则?

周濂:首先,我希望她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有礼貌,就是能尊重他人、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然后,我会特别尊重她个人的探索和追求。虽然我和她妈妈对孩子都有各自的想象,但我们只会在私底下交流,不会把这些想象强加给孩子。

刚才李玫瑾老师提到一个很好的观点: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能是观察孩子的天性和热爱所在。如果有可能,就尽量提供机会,让她发现自己的专长和特长。这个过程中,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英文里说的“nudge”(轻推)——轻轻地推一把孩子,让她往自己想去的方向走。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刚才讲要给孩子培养能够终身陪伴的兴趣爱好,我个人倾向于让我女儿喜欢阅读,因为读书是能陪伴一辈子的爱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想培养女儿的阅读热情,但遗憾的是,直到她11岁前,对阅读都没太大兴趣。不过从年初开始,她突然喜欢读小说了。我当时就给了她一个“轻推”,跟她说:“你每读完一本书,就在笔记本上记下书名,年底咱们来看看你一共读了多少本。”还跟她说:“每读完一本,我给你10块钱奖励。”

周雷:哈哈哈,还需要有点物质刺激啊!?

周濂:对!需要一点外在的物质刺激。结果没想到,她的阅读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如今过去了十个月,她已经读了70本书。这在我看来,是特别让我骄傲的成果。

周雷:今天各位嘉宾分享的核心,其实都是发现孩子的内在。所以我也经常说,不该是“培养孩子”,把孩子塑造成某个类型,而更多是“发现孩子”。

我讲个我女儿的例子:我因为自己特别热爱音乐,所以从小就逼她学钢琴。从四岁开始学,一直到七岁,每年都参加钢琴考级,但她一点都不喜欢。我们家现在还放着那架钢琴,最近搬家终于处理掉了。那架钢琴在我们家,就像一座大山压着全家人的心头。

从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兴趣真不是培养出来的。相反,她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我就像周濂老师说的,给了她一点“轻推”,给她找了老师,但没抱着一定要让她上中央美院的念头,只是顺着她的兴趣来。如今她上了大学,在艺术方面仍有不少创作和探索,而且画画成了她的解压方式,成了能陪伴她终身的习惯。在她高三最忙、最累的时候,她会通过画画来放松,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像周濂老师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一样,我觉得这种能陪伴一生的爱好,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今天各位嘉宾的演讲,都在呼应着论坛主题“从赛道到原野”:原野上有各种各样的区域,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探索——在哪个地方、哪个区域,他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能过得自在,能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那么在论坛结束之前,周濂老师能不能用几句话,送给今天参会的各位朋友?

周濂: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次教育论坛。我也扣个题:从赛道到原野,其实需要突破一些障碍和篱笆,而这些障碍和篱笆,首先是我们家长、老师心中的认知障碍和篱笆。只有突破了我们自身的障碍,才有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从赛道到原野的自由生长空间。

谢谢大家!

--------End---------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7岁海清近况让人心酸,脸垮嘴斜、又普又显老,昔日女神也落寞了

47岁海清近况让人心酸,脸垮嘴斜、又普又显老,昔日女神也落寞了

心静物娱
2025-11-18 09:20:16
詹皇神级传球,联盟不超过5人能做到!压哨秒传+提前庆祝一气呵成

詹皇神级传球,联盟不超过5人能做到!压哨秒传+提前庆祝一气呵成

嘴炮体坛
2025-11-19 13:55:33
京东卡变“空卡”!一平台爆雷卷走亿元,数千人薅羊毛反被割韭菜

京东卡变“空卡”!一平台爆雷卷走亿元,数千人薅羊毛反被割韭菜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18 14:16:43
霍尊也没想到,自己复出后,分手五年的陈露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霍尊也没想到,自己复出后,分手五年的陈露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9 09:56:53
日本电磁炮实弹击穿靶船,弹洞非常刺眼,真能比肩中国进度?

日本电磁炮实弹击穿靶船,弹洞非常刺眼,真能比肩中国进度?

子桑说
2025-11-18 15:26:46
徐璐的也这么大了吗

徐璐的也这么大了吗

陈意小可爱
2025-11-19 10:46:23
81岁林豆豆现状:已退休23年,独居在北京老房子,用阅读打发时间

81岁林豆豆现状:已退休23年,独居在北京老房子,用阅读打发时间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2 12:36:17
高市早苗拒不道歉,多位日本艺人公开表态,林志玲老公却沉默了

高市早苗拒不道歉,多位日本艺人公开表态,林志玲老公却沉默了

说历史的老牢
2025-11-19 14:47:01
邱泽、许玮甯宣布11月28日举办婚礼,二人4年前结婚,许玮甯8月顺利生产

邱泽、许玮甯宣布11月28日举办婚礼,二人4年前结婚,许玮甯8月顺利生产

极目新闻
2025-11-19 15:04:29
广东U22男篮34分大胜上海,闯入决赛,徐昕11+5+3+2李奕臻18+5

广东U22男篮34分大胜上海,闯入决赛,徐昕11+5+3+2李奕臻18+5

中国篮坛快讯
2025-11-19 18:45:45
江苏假科学家后续,央视一锤定音,坐牢还丢铁饭碗,多人牵连其中

江苏假科学家后续,央视一锤定音,坐牢还丢铁饭碗,多人牵连其中

禾寒叙
2025-11-19 13:32:02
历史第一人,詹皇缺阵14场复出封神,东契奇37+10率湖人大胜爵士

历史第一人,詹皇缺阵14场复出封神,东契奇37+10率湖人大胜爵士

削桐作琴
2025-11-19 19:01:14
收橙子被骗后续!商家只能认赔,代办拿入乡随俗挡箭,云南上热搜

收橙子被骗后续!商家只能认赔,代办拿入乡随俗挡箭,云南上热搜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23:20:33
被中国连环反制后,日本极端右翼调转枪口,对准高市早苗

被中国连环反制后,日本极端右翼调转枪口,对准高市早苗

沧海旅行家
2025-11-19 16:58:11
能不能长寿,先查胆红素!医生:65岁后,胆红素尽量别超这个值

能不能长寿,先查胆红素!医生:65岁后,胆红素尽量别超这个值

小小李娱
2025-10-31 16:04:06
体检报告上的“前列腺钙化”:一道“陈旧性疤痕”

体检报告上的“前列腺钙化”:一道“陈旧性疤痕”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2 13:23:10
斯普利特:让杨瀚森次节出场是计划好的,他能带来不同的打法

斯普利特:让杨瀚森次节出场是计划好的,他能带来不同的打法

懂球帝
2025-11-19 15:57:15
国家的钱是从哪来的?主要有四大收入来源,每一份都有你的贡献

国家的钱是从哪来的?主要有四大收入来源,每一份都有你的贡献

一只番茄鱼
2025-11-19 09:18:23
安东尼奥不要冠军验货!朱鹏宇起不到支点作用 小毛踢边卫快废了

安东尼奥不要冠军验货!朱鹏宇起不到支点作用 小毛踢边卫快废了

刀锋体育
2025-11-19 13:45:48
征服中年女人,无需套路:两颗真心,一生相守

征服中年女人,无需套路:两颗真心,一生相守

青苹果sht
2025-11-04 06:10:40
2025-11-19 21:51:00
二胎妈妈圈 incentive-icons
二胎妈妈圈
二胎相关咨询和育儿知识
2557文章数 307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头条要闻

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只等特朗普签字 重量级名字或出现

头条要闻

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只等特朗普签字 重量级名字或出现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本地
家居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数码要闻

为企业而生 新一代鸿蒙电脑及鸿蒙电脑企业版将开启商用PC新格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