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拎马桶”到“按马桶”,改变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事关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温度。
近日,随着今年6493户“拎马桶”改造任务提前完成,上海告别“拎马桶”时代,这个历史遗留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下。
“拎马桶”改造工作既受先天条件的刚性约束,也受居民意愿的影响,更受周边区域的客观限制,不仅资金投入大,实施起来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在改造中,有的区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使用最小化安装方案;有的区想到了“户外加装”……总结下来,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八个字。
不遗余力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体现。毕竟,真正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和城市形象上,更应体现在每一名市民的生活品质中。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马桶攻坚战”,不仅刷新了城市的面貌,当最后一批居民告别“拎马桶”时,我们看到的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既注重硬实力的积累,又关注软环境的提升;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放大社会效益。
进一步而言,不久前“十五五”规划终于向世人揭开面纱,当国家与城市的蓝图里渐次清晰,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份宏大的规划,不只是发展目标的定义,也是千千万万个平凡日子如何过得更好的承诺,更是无数中国普通人又一段不息的奋斗征程。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