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农村,生活条件有限、物资匮乏,每到冬天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储大米、囤柴火、各种蔬菜能腌就腌——那是一种朴素却踏实的生活方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今生活早已变好,冬天再也不缺吃缺喝,但许多老一辈依然习惯在入冬前腌上一坛又一坛的咸菜、泡菜、酱菜,仿佛不腌点东西,这个冬天就缺了点味道。
每到这个时候,不少农民朋友还会去山上挖一种“冬季腌菜神器”——✨ 草石蚕(螺丝菜)。
![]()
草石蚕是谁?农村人几乎人人见过,但没几个叫得出学名
你可能没听过草石蚕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
- ❇️ 螺丝菜
- ❇️ 宝塔菜
- ❇️ 地环
- ❇️ 甘露
这些亲切的叫法,都是它。
它是一种遍布全国的野菜,从东北到华南,从山地到沼泽水边,只要环境湿润,都能看见它的影子。
虽然它的植株不起眼,但它的根—— 白白胖胖、脆脆甜甜、长得像小螺蛳才是它真正的宝贝。
为什么叫“螺丝菜”?因为真的长得像螺蛳!
草石蚕的块茎洗净后晶莹剔透,有环状纹路,看起来就像一只只迷你螺蛳,因此得名“螺丝菜”。
生吃脆甜,熟吃更香小时候跟着大人上山放牛,嘴馋时扯十几根洗洗就吃,味道像地瓜一样甜,是许多农村娃的“天然零食”。
但真正让它名气大起来的,是—— 用它做腌菜和蜜饯。
天然带甜味,做蜜饯只需晒一晒
螺丝菜根本不用加糖,它本身就带甜。过去条件差,人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
- 稍微一焯
- 边上晒
- 多晒几天就变成“野生蜜饯”
入口甜脆,是孩子们最爱的冬日零嘴。
️ 更绝的是腌菜:酱油一泡,三五天就能下饭
传统农村的做法非常朴素:
- 十月到十一月去山里挖几十斤
- 洗干净后整根装进大坛子
- 倒入自家酿的酱油
- 封坛等 3–5 天
✨ 就能吃到脆甜微咸、越嚼越香的螺丝菜。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做法也更丰富:
️ 加泡椒 —— 香辣脆爽
加新鲜辣椒 —— 微辣更下饭
加蒜头 —— 香味更突出
加少许白糖 —— 提味更柔和
螺丝菜成了不少地区饭桌上的“抢手货”。
如今市场紧俏,价格不便宜,却越卖越火
螺丝菜如今多靠野生采挖,很少有人专门种植,因此—— 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我所在的地区,腌制好的螺丝菜每斤能卖10元,一上架便抢空。干品更贵,一斤能卖到 30 元以上。
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挖一个早上就能一背篓,是冬季的“额外收入”。
什么时候去挖最合适?老一辈都说:霜降以后!
螺丝菜的采挖期:
10 月 — 次年 2 月
但真正的好时机是:
降后(农历九月中旬以后)
此时:
- 植株枯萎,容易发现
- 块茎饱满,个头大
- 甜度高、口感最好
许多山区村民都会抢着上山挖,慢一点,就被别人“下手为强”了。
可持续采挖也很重要:别把山里的螺丝菜挖绝了
虽然螺丝菜生命力强,但一窝端式采挖会破坏它的自然繁殖。老一辈人常说:
“要吃明年的,得给它留点种。”
挖的时候记得——
✔ 不要一片地全部挖光
✔ 留一些小的、未长成的继续繁衍
✔ 保护野生资源,来年才能继续有收成
❓朋友们,你家乡有挖螺丝菜的习惯吗?
你:
- 挖过螺丝菜吗?
- 吃过螺丝菜做的腌菜?
- 知道它在你们那里叫什么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回忆!或许下一篇推文,就能写你家乡的那一种“冬日野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