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授,当初借用儿子名义在奉贤购买了一套别墅,没想到这个决定引发了一系列家庭诉讼。
王教授退休前是上海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老两口原本与儿子儿媳住在同一小区,但因为年轻夫妇经常争吵,决定在奉贤另购一套养老房,由于名下已有多套房产,受限于购房政策,他们与儿子商量后,决定以儿子名义购买。
![]()
期间儿子提议在房产证上加上小孙女的名字,王教授也同意了。
2025年初,老两口搬进了奉贤的新房,在出售名下两套房产重新获得购房资格后,他们准备将奉贤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尽管与儿子签署了借名买房协议,但在办理过户时,作为小孙女监护人的儿媳拒绝签字,导致产权变更无法进行,王教授不得不将儿子、儿媳及小孙女一并告上法庭。
![]()
法官根据王教授与大孙女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提到的“奉贤房屋我们住15年或20年以后再留给你爸与你妹”,认定该房屋实为赠与行为,更让王教授难以接受的是,法院将这笔购房款认定为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且未追加其老伴作为诉讼当事人。
这个判决在家庭中引发了剧烈冲突,老伴因房产被认定为个人财产与王教授发生激烈争执,甚至提出离婚;儿子儿媳的离婚诉讼也同时进行;大孙女在法庭上的证词更让老人感到寒心,一个原本和睦的大家庭,瞬间陷入了多重诉讼的困境。
![]()
在二审过程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提出了调解方案:房屋产权由王教授与小孙女各占50%,老两口最初拒绝了这个方案,后来作出让步,同意赠与小孙女5%的产权份额,并承诺如果孩子成年后孝顺,还将留下可继承的财产,但儿媳仍然不同意,调解陷入僵局。
法律专业人士分析,在借名买房关系中,出资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双方存在借名买房的合意,而非赠与关系,微信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往往成为认定法律关系性质的关键,一旦被认定为赠与,且房产已完成过户,除非受赠人存在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未履行抚养义务或违反约定义务等法定情形,否则赠与人很难撤销赠与。
![]()
这类家庭房产纠纷,往往源于缺乏书面协议或约定不明,专业人士建议,亲属间若发生借名买房,应当签订权责清晰的书面协议,明确房产归属、出资性质及过户条件,同时保留好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重要证据,如果涉及未成年人产权份额,要特别注意监护人签字问题,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对于多子女家庭而言,父母在处置大额资产时需要更加慎重,充分考虑各方权益,尽可能减少家庭矛盾,房产不仅是重要的家庭财产,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在这类纠纷中,法律判决或许能够明晰产权归属,但亲情关系的修复却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
![]()
看了这个事儿,真是让人唏嘘,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儿子儿媳太不厚道了,摆明了是给老人下套啊!”
“这哪是借名买房,简直是‘送房’还惹一身骚,教训太深刻了。”
“微信聊天真的不能乱说话,尤其是涉及财产,白纸黑字协议才是硬道理。”
“老人那句话明明是想百年之后把房子留给子孙,怎么就成了立马赠送呢?这理解差别也太大了。”
“借名买房+加孙女名字,这简直是双重风险叠加,老人当时可能只想着家庭和睦,把问题想简单了。”
如果你是王教授,在儿子提出要加上孙女名字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是当场拒绝可能伤和气,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能保住房子,又能维持家庭和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