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场颁奖典礼直播过程中,“西安供暖不够热”的问题在直播间留言区频现,引发广泛关注。
![]()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据红星新闻报道,部分网友留言反映,西安一些区域存在供暖后暖气不够热现象,涉及西安灞桥区、沣东新城、新城区八府庄等区域。另据《三秦都市报》报道,尽管集中供暖已开始三天,仍有不少西安市民反映供暖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住户表示“室温太低,在家都不敢脱棉袄”,还有市民称自家婴儿房要靠电暖气取暖。
对此,当地热力总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因现在处于供暖初期,在过去一年里,部分地区供暖管道、阀门等因老化出现故障,导致暖气输送不畅通,可能影响部分地区最终的供暖效果。具体小区出现的供暖不热现象,还需在排查后才能知道确切情况。当地供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指出,当前该中心正全力保证西安供热的平稳运行,对网友反映供暖不热的现象,还需对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一一取证调查。
供暖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否舒服过个“暖冬”、不必因暖气不足感到闹心,直接关乎大家的冬日幸福感。类似“暖气费交了却用不上暖”“居民在家靠跺脚搓手驱寒”“报修却被各种推诿”等问题,与居民的切身体验息息相关,亟待得到正视和解决。
正如当地供热服务中心上述工作人员解释的,供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热源厂到城市供暖管网,再到小区热力站,随后经小区管网进入楼宇,最后送入住户家中,涉及多个环节的多个供暖设施,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供暖效果。而问题越是多元复杂,就越应该落实好各方责任,真正把供暖“遇冷”一事放在心上,想方设法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首先,暖气不热并非难以预期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检修维护工作,及时解决好管道破裂、堵塞不通、阀门老化等问题,对老旧供暖设施该改造的改造、该更新的更新,避免开始供暖后才发现管道“冷冰冰”的尴尬。对此,一些地方采取“冬病夏治”策略,从7月起就开始推进各供热单位做好供热设施设备检修、排查隐患问题的做法,就防止了供暖高峰期的问题堆积,值得借鉴。
还要看到,很多时候,“暖气不热”的问题与居民家中管道积气、阀门关闭、过滤网堵塞等有关。对于这些小故障,可能只需充分放气、打开阀门等简单操作就能解决。可是对很多不了解相关设施构造的居民来说,有维修需求时总是遇到推诿,让原本能轻松解决的问题被不断搁置,才是最令人恼火的事。
显然,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通过充分沟通减少信息差,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供暖企业在供暖前组织入楼和入户巡检,及时处理潜在问题,还是在供暖期间发布常见故障及解决方式的小贴士,搭建用户能够及时反馈问题的在线平台,都是保障冬季有序供暖的务实举措。
对于近期不少西安市民反映的暖气不热问题,当地热力总公司客服人员表示,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在进行后台监测,一旦发现管网问题就会立刻解决。不过该客服也表示:“目前上报的管网问题并不是太多,只有部分小区出现了爆管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热力企业的运行监测也有必要更加精细、完善,除了管网问题,也应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尽量覆盖供暖的更多关键环节。此前,一些地方就推动了智慧供暖建设,让供热工作人员能够远程收集和分析每户的温度、流量数据,实时掌握供热情况。毕竟,暖气足不足、供暖工作是否到位,最终还要由真实室温和居民体感说了算。
过个暖冬不该那么难。读懂“暖气不热”刷屏直播间背后的民意期盼,用心用情解决大家的实际关切,才不会让居民在无处反馈、无奈挨冻中寒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