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甲医院的CT报告连患者性别都能搞错,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安徽宿州张先生近日晒出的腹部CT报告单上,"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几个大字赫然在列,这份由"放射专家会诊团队"出具的诊断,把男性患者生生写成了女性。宿州市立医院虽火速停职涉事医生和科室主任,但通报中"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表述,暴露出医疗质量监管体系早已千疮百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模板复制连性别都懒得改
细看这份荒唐的CT报告,问题远不止"男女不分"这么简单。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均为同一人李某,审核时间距出具报告仅半小时,双人审核制度形同虚设。更讽刺的是,这份报告出自"放射专家会诊团队"之手,却连最基本的患者信息核对都未完成。
![]()
image
卫生院工作人员证实,该报告由基层机构拍摄影像后上传至市立医院系统审核。当合作方都能一眼识破的错误,三甲医院的专家团队却集体"失明",最终导致蒿沟镇卫生院宣布终止合作。这种上下游医疗联盟间的信任崩塌,远比单个医生的失误更值得警惕。
![]()
image
医院通报将事件定性为"CT影像诊断报告错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整套质控流程的全面失效。涉事医生使用模板时未删除女性生殖系统描述,审核环节未能发现性别矛盾,最终竟能顺利盖章交付患者——三个环节层层失守,暴露出医院把"制度挂在墙上,落实停在嘴上"的顽疾。
![]()
image
值得玩味的是,通报特别强调"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却对如何修补制度漏洞语焉不详。当医疗差错仅靠事后追责来应对,而非从系统设计上预防,类似的"男性子宫"闹剧注定会重演。毕竟在疲于奔命的临床工作中,指望每个医生都保持零失误,本就是反人性的管理逻辑。
![]()
image
基层医疗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事件中最具警示意义的,莫过于蒿沟镇卫生院果断切断与三甲医院的合作关系。这种"用脚投票"的选择,折射出基层医疗机构对上级质控体系的深度怀疑。当连最基础的性别核对都成奢望,那些更复杂的影像诊断又该如何取信于人?
医疗联盟本应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但若上级医院连基本质控都做不到,反而会成为基层医疗的风险源。宿州这起事件撕开了医疗联合体光鲜外表下的暗疮: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质量管理是否跟上了脚步?当卫生院宁愿退回"单打独斗"的原始状态,或许比任何通报都更能说明问题。
医疗差错从来不是某个医生的个人污点,而是整个系统失效的红色警报。停职涉事人员固然必要,但若只把追责当终点,不重建从模板设计到交叉审核的全流程防控体系,今天能闹出"男性子宫"的笑话,明天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医院管理者的当务之急,不是急着平息舆论,而是该好好查查:还有多少制度正在纸上沉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