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何时止跌企稳?在我看来,等政策不如看租金,租金收益率才是更靠谱的风向标。
2025年初,全年经济目标中“稳楼市”的表述还言犹在耳,但到了第四季度,无论是国家层面、市场层面还是金融机构层面,相关声音已明显淡化。
10月底十五五规划出台,其中关于房地产的五条核心描述里,再也看不到“止跌回稳”“稳楼市”这类直接表述,曾经密集的政策发声渐渐远去。
大家之所以还在期待重大救市政策,源于市场的持续下行压力。2025年三季度以来,一二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价不仅环比连续下跌,部分城市还出现加速下滑的苗头。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74%,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前三季度累计跌幅达5.79%。持有房产的家庭难免焦虑,仍盼着年初提及的“稳楼市”能落地重磅政策,但现实是,这类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核心原因有两点:
一、政策工具箱已接近见底,效果有限
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以来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当前首套房贷利率多数在3.0%左右,已是数十年最低水平,但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
财政政策方面,购房税费优惠、首付比例下调等措施也已降至历史低位,可稳楼市效果并未明显显现。
即便后续再小幅降息,也只是“中医小火慢炖”,难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专项债收储可行性不足,落地难度大
部分人期待中央或地方通过专项债收储房源、土地,但中央与地方财政本就捉襟见肘,2025年土地储备专项债虽发行超1700亿元,却集中于强财政省份,多数地区难以跟进。
即便有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性也不高——经历市场波动后,很少有城市愿意以自身负债为代价,投入“难救”的房地产市场。
专项债收储还面临定价矛盾、土地解押困难等问题,民企因资金压力难以上交净地,国企则对低价收储接受度低,落地阻碍重重。
正是这些原因,让稳楼市的声浪从年初的喧嚣转向年底的平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被动等待政策,不如主动聚焦房产的核心价值——租金表现。
早在2018年我就提到,能租出去的房子才是好房子。这背后有两层关键逻辑:
房子能租出去,说明所在区域有真实住房需求。如果租不出去,要么是人口外流、要么是房源过剩,没有新增居住需求的房子,自然也难以卖出。
稳定的租金能带来持续现金流,可部分覆盖购房按揭成本,让持有家庭的心态更稳。
但比“能出租”更重要的是租金收益率,这才是判断房价是否见底的核心指标。租金收益率即房价与年租金的比值,比如100万的房子年租金1.5万元,收益率就是1.5%。
这个水平已高于当前1.3%-1.4%的3年期、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持有者来说,稳定的1.5%收益率不仅能带来比存款更优的回报,还能等待房价企稳后的潜在增值收益。
具体来看,租金收益率的信号意义很明确:
若收益率稳定在1.5%以上,房价企稳的概率较大;
若收益率不足1%,甚至房子完全租不出去,说明房价尚未见底;
完全租不出去的房产,未来最大风险不是价格下跌,而是流动性危机——区域缺乏真实居住需求,最终可能陷入“想卖都卖不掉”的困境。
说到底,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脱离居住需求的房产难以获得稳定价值支撑。在政策空间有限、效果递减的当下,租金收益率才是判断房价底部的“硬指标”,比任何政策表述都更值得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