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格局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选项,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正逐步改变国际平衡。
过去,中国铀资源探明量有限,依赖进口维持核电发展,但近年来通过持续勘探和技术创新,实现了资源自给的重大飞跃。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能源保障水平,还在国际上引发关注,特别是美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敏感反应。
![]()
中国地质团队在2025年取得多项突破,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处发现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全球深度纪录。这一矿化位于盆地核心地带,盆地面积广阔,超过鄂尔多斯和松辽两大产铀盆地的总和。
周缘构造复杂,经过多期地质演化,形成利于铀元素富集的环境。勘探过程采用先进遥感和钻探技术,先通过卫星数据识别潜在区,再部署深井验证,确保准确评估矿体规模。这一发现的万吨级潜力,直接推动中国铀资源总量跃升,标志着从浅层向深地开发的战略调整。
![]()
与此同时,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地质调查局联合石油企业和核工业单位,探明特大型铀矿。
这一矿床属于浸出砂岩型,分布于盆地边缘近蒙古边境,资源量巨大。通过整合现有油气资料,团队高效定位矿体,避免了传统盲目勘探的低效。
相比早期铀矿开发,这一项目强调绿色开采,利用CO2加氧浸出法,实现高回收率和低环境影响。2025年7月,这一基地投产,生产出第一桶铀,产能达千吨级,标志中国铀产业进入智能化阶段。
![]()
黑龙江嘉荫地区也传来喜讯,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这一矿床的探获,进一步丰富了北方铀资源格局。勘探聚焦砂岩层伴生特征,利用地震成像和取样分析,确认矿化带连续性。甘肃泾川矿区同样取得进展,与黑龙江矿共同夯实五大铀资源基地建设。
这些发现累计使中国预测铀资源量超过280万吨,主要集中于北方盆地,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最大基地。这一规模的增加,不仅满足国内核电百年需求,还为出口和技术输出奠定基础。
![]()
这些万吨级铀矿的探测,源于勘探思路的优化。过去,中国铀找矿多借鉴国外经验,聚焦花岗岩型,但本土地质显示砂岩盆地潜力更大。团队转向煤铀、油铀共探模式,利用地下水流动机制,锁定沉淀区。这种方法提高了成功率,缩短了从发现到投产的周期。
相比2009年仅17.4万吨储量,如今总量翻倍增长,自给率从30%提升至70%以上。这一进步体现了技术自主的重要性,通过国产设备和算法,中国在深地工程领域领先全球。
![]()
铀矿开发的创新,还体现在生产工艺上。国铀一号项目作为示范,采用智慧矿山设计,集成传感器监测溶液流动,实现零废渣排放。相比传统挖掘,这种地浸技术成本降低40%,能源消耗减少30%。
2025年,这一技术已在多个矿区推广,推动年产量从1700吨向更高水平迈进。进口依赖虽仍存在,但境外权益矿和长协供应占比上升,到2030年预计境外产量占进口35%以上,形成稳定供应链。
![]()
在核能应用层面,这些资源保障了在建机组的原料供应。中国核电机组占全球32%,2030年装机达1.5亿千瓦,铀需求增至1.1万吨。新发现的万吨级矿体,直接支撑这一扩张。
同时,快堆技术的成熟,使铀利用率提升60倍,减少需求20%,为可持续核能提供缓冲。核航母反应堆研发也受益,一艘航母全寿命需4吨浓缩铀,新资源完全覆盖需求。
![]()
国际上,这一局面引发美国关注。美国调查中国铀进口是否绕过俄罗斯禁令,担忧供应链中断影响自身核电。美方报告指出,中国铀储备增长可能重塑全球市场,影响其主导地位。
一些分析认为,美国推动盟友加强铀安全政策,旨在应对中国出口核技术的竞争。但这正是自主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担当。
![]()
中国通过收购哈萨克斯坦和纳米比亚矿权,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同时,绿色浸出技术输出到尼日尔等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产能。上海铀交易平台2024年成交200吨,预计2030年占国内20%,逐步挑战传统定价机制。这些举措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铀市场的话语权,推动公平贸易。
长远看,这些万吨级铀矿的开发,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能源安全。在地缘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自主资源掌控成为战略优势。中国铀产业从追赶者转为引领者,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为全球核能贡献力量。河北兴隆新增337万吨铷资源,与铀矿突破相呼应,强化矿产优势地位。
![]()
河北隆化钴资源增加,也为核相关材料提供支撑。这些多矿种进展,体现了综合勘探的效益。2025年勘查投入增长23.9%,聚焦五大基地,确保持续发现。黑龙江特大型铀矿的跟进,使资源量超280万吨,自给率超80%,核电粮仓更充盈。
美国对这一局面的担忧,源于其核供应链的脆弱。美核厂面临铀供应缺口,预计十年内达1.84亿磅,相当于三年需求。美国推动本土生产,但进展缓慢。中国铀储备的跃升,客观上促进全球供应多样化,缓解短缺压力。
![]()
中国坚持和平利用核能,铀资源开发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塔里木矿的深度发现,展示了工程能力,未来可扩展到更深层级。鄂尔多斯基地的智能化生产,成为行业标杆,吸引国际合作。
在全球能源安全议题上,中国铀矿大国的地位,有助于稳定市场。面对美国关切,中国通过对话维护利益,推动多边机制。铀资源的充足,为核电出口提供后盾,中国核技术已在多国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