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即将在合肥举行,值此之际,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传来好消息,自主研发的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300成功交付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标志着合肥高新区量子产业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
![]()
国仪量子展厅。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几乎同时,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稀释制冷机也获得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些成果展现了中国量子科技的全球竞争力。
在合肥高新区云飞路上,这条被称为“量子大道”的区域内,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量子科技企业。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超80家量子产业企业,形成了覆盖量子通信、计算、测量三大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
国仪量子展厅。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园区内,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龙头企业稳固产业链,带动了大量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使合肥成为全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在量子通信领域,国盾量子主导建成了全国最大、覆盖最广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将保密通信从城域、城际扩展到天地之间。
在量子计算方面,本源量子研制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自2024年上线以来,已为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完成超69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这些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合肥高新区构建的“国家实验室+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表示:“按照老路子可能10多年才能落地的成果,现在3~5年就成了!”
量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幺正量子创始人韩永建深有体会:“高新区的1800万元投资和市创投的1200万元资金,帮我们跨过了死亡谷”。
合肥通过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并将风险容忍度分别提高至40%、50%,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这种宽松的金融环境为量子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量子科技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今年8月,本源量子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设计的量子嵌入图神经网络架构,将HIV抗病毒药物筛选准确率从73%提升至97%。
![]()
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得益于合肥市科技局“三新”认定、工信局“三首”评定等政策支持,推动量子产品加速落地应用。
面向未来,合肥高新区计划在2025年集聚量子企业100家、领军人才超30位。根据发展规划,到2027年,合肥将力争培育上市企业2家,量子产业规模达50亿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