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因在南极发公司内部信被员工吐槽后,11月18日,截至上午11:00,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本人在评论区表示: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此前发全员信引争议,“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11月18日《楚天都市报》新媒体账号)
当老板在南极感慨诗和远方,员工却在工位上赶PPT、算KPI——这就是最近新东方内部信风波所呈现的割裂现实。
32周年庆典之际,俞敏洪从南极发回一封内部信,本想激励团队,却意外翻车。信中描述的“翡翠冰山”和“企鹅精神”,非但没唤起员工的共鸣,反而被吐槽是“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的凡尔赛现场。
为什么老板眼里的“坚守”和“远方”,在员工看来却如此遥远?
现实反差太强烈。当俞敏洪在南极看企鹅时,新东方的老师们可能正上完 课,赶制续费方案;运营人员深夜盯报表,年轻教师算着房贷和工资的差距。新东方仍处于转型关键期,面临着现实经营压力。据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骤降73.7%至710万美元,主要受东方甄选业务拖累及商誉减值影响。此外,核心教育业务增速逐季放缓,2025财年营收增速从上一财年的43.9%降至13.6%。业务转型的压力最终都要落在了基层员工身上。在这种背景下,老板的南极感悟,难免被看作是对现实压力的回避。
单向沟通难共情。那封内部信里,“我”出现了17次,“南极”提到5次,却很少回应员工真正的困扰。
俞敏洪喜欢用“共同奋斗”“不忘初心”这类话来激励团队,这在创业期或许有效。但现在的员工,尤其是90后、00后,更看重实际的东西:公平的报酬、清晰的晋升通道、被尊重的感受。当老板在远方谈理想,员工在出租屋里算收支,再美好的愿景也显得空洞。
对俞敏洪来说,南极之行或许是探索精神的象征;但在员工看来,这更像是财富自由者的旅行,与自己的加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现代职场中,单纯的“感恩教育”“奉献文化”正在失效。调查显示,在企业里,相当数量的离职是因为“获得感不足”。当基本需求没被满足,任何精神激励都会显得苍白。
这场风波给所有老板提了个醒:真正的团队凝聚力,不是站在远方指点江山,而是走进员工的实际工作中,理解他们的困难。
当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视频解释时,他或许没意识到,员工最需要的不是南极风光的“直播”,而是一句对加班的体谅、一次实在的调薪、一条清晰的晋升路径。
职场共情的关键,不是让员工仰望老板的诗和远方,而是让老板俯身看见员工的现实需求。
在这个时代,管理者的真诚不是体现在能说出多美的句子,而是愿意解决多小的问题。只有当老板和员工站在同一层面对话,企业的“诗和远方”才能真正落地,成为每个人都能抵达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