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邓晗 陈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11月17日,第十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以“系外行星革命及其对宇宙生命的影响”为题,与上海市高校及中学师生代表面对面畅谈。
1995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奎洛兹与导师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共同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绕恒星运行的行星。这项发现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并推动了系外行星研究这一领域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认知。
![]()
奎洛兹演讲现场。复旦大学供图
宇宙中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这个宏大且根本的命题,是奎洛兹近年来深耕的研究方向。不过他强调,寻找人类下一个居住地绝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我们共同拥有一个伟大的星球——地球,探索系外行星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离开家园,而是为了在地球上和平生活。这里是人类的家”。
“其实宇宙中行星的形态,比我们在太阳系里看到的丰富得多得多。”奎洛兹说,30多年来自己已经深刻认识到,宇宙中行星的种类浩若烟海,可能是任何尺寸、任何质量、任何结构。
奎洛兹还展示了对一些系外行星大气的探测结果,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关键分子的吸收谱线特征,“除了地球,我们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存在生命,但没有证据并不等于证据不存在”。奎洛兹说,即使这些分子本身并不等同于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但它们提供了潜在的化学环境线索,使研究者能够推测行星的内部结构,以及是否具备生命形成的重要前置条件。
![]()
飞马座51b行星。复旦大学供图
据介绍,在奎洛兹主持的剑桥大学宇宙生命中心,生命探索已从抽象假设转化为一系列可执行的研究路径,包括行星适居性研究、大气光谱测定、化学反应分析等。
“如果您想象的是外星人驾驶宇宙飞船造访地球,那也许只是电影情节。”他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已经消失但仍留有痕迹的生命形式,“我们可能会在火星上找到外星生命存在过的证据……或许只是细菌的痕迹。但请记住,在地球生命的故事中,我们的祖先是细菌”。
那么,宇宙中真的有其他生命吗?我们还需要多久才能找到证据?面对这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奎洛兹说:“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它可能明天就发生,也可能需要五十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一定会发生。”在他看来,正是人类的好奇心与持续探索,才让这些关于生命的终极追问不断向前推进。
奎洛兹还热爱阅读科幻小说、观看科幻电影,尤其喜欢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他认为科幻的目的不在于提供正确或错误的答案,而是试图探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