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立德树人:北方民大如何锻铸新时代的育人之师

0
分享至

走进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优秀教师马惠兰的“翻转”课堂,学生正通过沉浸式全景AI(人工智能)动画从浩瀚宇宙“漫游”到神秘深海,感受着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学生们目不转睛、赞叹连连。


▲马惠兰在思政课堂上。刘艺璇 摄

马惠兰告诉记者,学校组建了“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党委宣讲团)”,每名校领导每年至少上讲台2次,主要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书记、校长每年至少讲4次。“思政课是我们教书育人主业的重点,我们教师首先得坚定信仰,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她说。

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课堂的做法,是以马惠兰为代表的北方民族大学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努力,也是专注教书主业、践行园丁信仰的缩影。

近年来,北方民族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构建“引稳育用促”为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强化顶层设计,回归育人本质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学校的关键。我们希望能让学生遇到‘最好的老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东·华尔丹说。

近3年,学校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入口质量,引育博士109人,博士占比从44.7%提升至55.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9.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264人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聘任4名高端人才。

学校制定12项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着力推动将“铸牢”主线、教书主业、育人主责、师德主体有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共抓,多项管理办法并行——

年度考核将“铸牢”纳入测评指标,师德表现列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一票否决”指标,扣牢师德“第一颗扣子”;“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举,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2022年以来,3人被授予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荣誉称号,42人被授予学校年度“三全育人”模范荣誉称号。

学校以解决学生需求和痛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让教师的一切工作回归育人本质。

在全国高校中,北方民族大学较早设立“教学为主型教授”岗位。目前,学校有“双师双能型”教师285人,行业背景教师176人,通过把真实产业、企业案例带入课堂,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通过开办新教师教学能力专项提升培训班,全方位帮助新教师补齐能力短板;支持硕士学历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教学沙龙,促进全面发展。

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发展

今年9月,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公布,北方民族大学8人入选。其中,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涛凭借高质高产的学术成果成功入选“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名录。


▲周涛(左五)与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周涛依托学校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支持以及“领军人才”项目,带领团队顺应地方需求,服务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应用。

“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扎根地方、反哺地方,未来我会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贡献力量。”周涛说。

北方民族大学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推动学科、平台、团队、项目、学生“五链”协同,让教师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枢纽和桥梁。

助力“双碳”战略落实,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袁红带领团队与宁夏本土公司合作进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让“地沟油”摇身一变成为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和航空煤油,还开发抑尘剂,为本土工业发展提供环保解决方案。


▲袁红和学生在实验室探讨课题。受访者供图

袁红介绍,学校和学院在场地、设施、经费等科研条件上给予团队充分保障。由于实验设备多,学院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大实验室,足够团队师生“施展拳脚”。

“废物再利用”这件事,袁红一做就是20年,曾经的“冷门”领域,如今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大潮中发光发热,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我认为科研的目的就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本分。”袁红说。

实践出真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9年,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王小刚赴西藏日喀则挂职。一年里,他跑遍日喀则18个县(区),无数次奔赴基层,盯修路、盯建房、盯搬迁……顶风冒雪不畏艰难,在路上险些被泥石流掩埋也未停下脚步。

牢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王小刚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援藏任务。


▲援藏干部王小刚老师(右二)在查看施工。受访者供图

返校后,王小刚把“飞地治理”“小康村建设”等写成案例,在国家级一流课程“统计学原理”上讲授,“我要让身在课堂的学生,听懂西藏小康村的故事,读懂国家治理的密码。”

如今,王小刚依然心系日喀则,持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学校和日喀则交流合作的纽带。“援藏不只是奉献,更是带回光,照亮更多路。”王小刚说。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北方民族大学鼓励青年教师带队参与“三下乡”、暑期家访等实践活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与社会需求,增强教书育人针对性,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

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李俊杰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教育强国建设为总目标,紧紧聚焦“铸牢”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更多“大国良师”,继续探索民族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王珍 周宛霖

制作 |刘艺璇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家民委 incentive-icons
国家民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方账号
6253文章数 66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