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的新疆乌孙古道,纵贯和男友、驴友被困在一片碎石坡里。手机被放在石头上拍照,转身几米就消失在石缝中,一两个小时的翻找无果后,她默认这手机永远留在了无人区。毕竟那地方连徒步路线都算不上,连风都带着荒凉的味道。
三年后的11月,广东惠州的小区物业突然联系她,说有人捡到了她的手机。纵贯盯着物业发来的照片,手机壳已经发黄,缝隙里还嵌着红色泥灰,门禁卡还挂在上面,这确实是她丢的那台。
![]()
捡手机的是深圳小伙陈晵,今年7月他去乌孙古道徒步,无意间走到那个碎石陡坡,准备拍照记录狼狈模样时,低头看见了这台手机。当晚他在营地充了电,手机能开机却解不开锁;回到深圳后他取出电话卡,发现卡已经注销。他查过失主的小区,原本想等去惠州找朋友时顺便寻人,结果10月在惠州买了房,装修完搬进去才发现,自己的新家离纵贯的小区只有4公里。11月15日下午,他骑着车到了纵贯的小区,物业根据门禁卡联系到了人。
“她说了手机的特征,我才知道这手机是三年前丢的。”陈晵来和纵贯夫妻吃饭时,还在感叹“这也太巧了”。而纵贯更觉得像做梦,三年前的碎石堆,三年后的四公里,一台手机跨了五千公里的路,自己找回了家。
这件事儿里最戳人的,不是“巧合”两个字能概括的。陈晵捡到手机后,完全可以把手机卖了或者扔了,毕竟三年前的手机,能值几个钱?可他偏要留着,想尽办法找失主。他说“查了小区,有朋友在惠州,想着哪天去找朋友时顺便送”,结果这一“顺便”就拖到了自己搬新家。搬完家发现离得近,立刻就骑上车去了,这哪是“顺便”,分明是把别人的事儿放在了心上。
![]()
现在社会里,很多人活得像上了发条的钟,连停下来帮人捡个东西的时间都觉得浪费。可陈晵偏不,他愿意花时间查小区,愿意等机会找失主,愿意骑四公里的车送手机。这不是“闲得慌”,是骨子里的实在,他觉得别人丢了东西会着急,自己捡着了就该还回去,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我曾在小区楼下见过有人丢了快递,监控显示被一个阿姨捡走了,结果阿姨说“我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拿回家给孙子玩了”。对比之下,陈晵的行为像一束光,照得人心里发暖。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通的深圳小伙,可他做的事儿,比很多“大人物”都体面。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还个手机吗?至于这么夸?”可你想想,三年前的手机,没有密码解不开,没有电话卡联系不上人,换成你,会不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陈晵没这么想,他只觉得“失主肯定着急”。这种朴素的善意,才是最珍贵的。
![]()
纵贯后来和陈晵了朋友,她说“这事儿让我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其实不是“好人多”,是愿意把别人的事儿当回事儿的人,永远都在。陈晵骑四公里车送手机的背影,比任何“感动中国”的颁奖词都动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善良不是什么“高风亮节”,就是把别人的难处放在心上,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三年里,那台手机在碎石堆里等着,等着一个愿意弯腰捡起来的人;四公里的路,陈f着车过去,把手机送回了家。这哪是手机自己找回家?是人的善意,把丢失的温暖找回来了。
我们总说“社会冷漠”,可陈晵这样的人就在身边。他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就还了个手机,却让纵贯记了一辈子,也让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心里多了点热乎气儿。这热乎气儿,就是社会最需要的“烟火气”。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的善意,实实在在的温暖。
愿我们都能像陈晵那样,把别人的事儿当回事儿,哪怕只是还个手机,哪怕只是帮个小忙。因为这些“小事儿”,才是让世界变温暖的钥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