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800吨钢箱梁跨实现精准落位。汪琳摄
人民网长沙11月18日电 “成功移动到既定位置,800吨钢箱梁顺利完成顶推。”近日,长株高速上车流不断,而就在距离车流不足十米的上方,一场肉眼可见却悄无声息的“钢铁迁移”正在进行——800吨重的钢箱梁在液压顶推设备均匀而缓慢的牵引下缓缓前行。
监测屏上数字跳动,位移记录精确到毫米级,施工人员盯着数据、手持对讲机,不敢有丝毫闪神。随着最后一次指令落下,“落梁成功”的话音刚响起,现场不少人轻轻舒了口气——这意味着劳动东路跨越高速的关键工序已全部完成。
据悉,长沙经开区劳动东路(黄兴大道-龙峰大道)道路工程3标段项目继主线桥、右辅道桥钢箱梁之后,左辅道桥钢箱梁顺利顶推完成,标志着项目钢箱梁顶推施工全部完成,为这条交通动脉贯通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长沙市“东拓西联”战略的关键纽带,劳动东路(黄兴大道—龙峰大道)道路工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其建设对完善高铁新城与临空经济示范区交通网络意义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承载力,有效缩短黄花机场与主城区的通行时间,为片区产业协同发展搭建高效便捷的交通桥梁。
这项道路工程全长约1.4公里,从西向东先后交汇英华路、长株高速公路、四通路与长湘路。道路结构采用“地面快速主路+两侧辅路”布局,建设内容涵盖道路、桥梁、排水、电力埋管、智能交通、照明、绿化等多个专业板块,工程总投资达3.63亿元。
道路施工区地质条件松散,地下水活跃,而上方正是车流密集、不能中断的高速公路。换句话说,这是在“动着的系统”下施工,而且要确保“零影响”。在下穿高速部分,施工团队采取泥水平衡顶管工艺,连续顶进7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形成类似“高速下的地下长廊”。
施工期间,高速路面沉降必须被控制在10毫米以内,这是严格到“毫米级”的要求。顶管掘进头缓慢向前,泥水仓压力实时调整、地表沉降数据持续反馈。智能监测系统全天“在线”,任何参数变化都会同步到后台。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不是在挖,而是在‘精雕’。”
从施工跨度来看,劳动东路3标项目从西往东跨过长株高速,同时下穿高压电线,是劳动东路全线施工环境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关键环节。为保证长株高速交通不“断流”,桥梁主跨部分采用步履式钢箱梁顶推工艺,使桥身可在高速上空逐步腾挪直至东西连接。
本次顶推的左辅道桥钢箱梁长60米、宽18米,整体重量达800吨,相当130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为使这个“庞然大物”在顶推过程中实现“毫米级”定位,项目部在施工前开展多轮技术交底与模拟推演,精准测算顶推路径上的每一个关键参数,提前规避潜在干扰。
施工过程中,技术团队全程驻场把控,通过布设位移传感器、应力监测设备等实时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反复核算,在操控台协调分配6台千斤顶的推力,使其同步节奏,确保钢箱梁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始终保持平稳姿态,顶推全过程持续约五天。高速公路全程保持正常通行,未出现堵点。
“步履式顶推设备已在长沙暮坪湘江大桥、长沙县龙峰大道等项目中应用并验证,技术非常成熟。”项目副总工朱磊表示,接下来项目部紧盯节点目标,严把工程质量关,助力长沙经开区劳动东路(黄兴大道-龙峰大道)道路工程尽快实现全路段贯通。(林洛頫、张家保)
![]()
劳动东路工程完成跨高速钢箱梁施工。汪琳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