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家长或许都曾撞见过孩子的“小冒险”:大雨过后偷踩水坑溅得满身是泥,追着蝴蝶跑到街角看不见的地方,或是盯着乌云密布的天空,眼里闪烁着“我想出去看看”的光芒……
![]()
图片出自《稀里哗啦下大雨》
孩子们就是这样,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强烈的探索欲,偶尔又会心生胆怯,需要勇气的支撑——
这份复杂又珍贵的童年情绪,被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西德尼·史密斯与凯迪克金奖得主布莱恩·弗洛卡,悄悄装进了绘本《小岛上的暴风雨》,让我们能陪着孩子,在书页间经历一场既震撼又温暖的成长之旅。
01
故事发生在一座即将迎来暴风雨的小岛:家家户户紧闭着门窗,空气里满是风雨欲来的紧张。
可一对小兄妹却拉起彼此的手,踩着咔嗒作响的碎石路往海边走去——“趁暴风雨还没来,我们一起去看海。”
路上的风越来越大,树枝碰撞发出“咚咚”的声响,海浪拍击岸边的岩石,浪花轰然炸裂,连邻居都忍不住提醒他们:“你们最好也回家吧!”
![]()
但兄妹俩却一次次追问:“这就够了吗?还是再往前一些?”最后,他们总是将手牵得更紧:“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我们决定继续往前。”
读这段文字时,很容易想起自家孩子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模样——既有点害怕,却又忍不住想靠近。
而这本书最美妙的地方,就是没有用“危险”“不许”去打断这份好奇,反而用诗意的文字和灵动的画面,把冒险时复杂的情绪表现得细腻又真实。
作为曾以绘本《火车头》问鼎凯迪克金奖的大奖作家,弗洛卡太懂如何用文字调动读者的感官——风平浪静时,用长句描绘海边的细腻景致;情节紧张时,则用短句直击狂风怒吼、巨浪拍岸的瞬间。
![]()
▲ 文字作者 布莱恩·弗洛卡
他的文字就像有魔法般,在长短句交错之间,把暴风雨来临时的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他和图作者西德尼·史密斯的对谈中,我们得知,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他在缅因州皮克斯岛的亲身经历——
当时他和暴风雨几乎同时“抵达”小岛,“空气中那种触电般的感觉,既令人着迷又充满力量”,也正因这份真实的体验,才让文字里的暴风雨格外有代入感。
![]()
而让这场“纸上冒险”更加鲜活的,还有西德尼·史密斯“像手法高超的导演般”掌控视觉叙事节奏的插画。
这位曾荣获童书界的“小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的创作者,太擅长用画面传递情绪:
暴风雨来之前,西德尼用深沉的冷色调铺满画面,巨大的乌云笼罩着小岛,连空气似乎都透着紧张的气氛;
![]()
狂风暴雨最为猛烈的时刻,宽阔的笔触和飞溅的颜料让暴风雨在书页间“翻腾涌动”,我们仿佛能听见风声在耳边怒吼;
![]()
等雨停了,画面又豁然开朗,蔚蓝的晴空出现在我们眼前,与之前的阴沉灰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
这些看似随意挥洒而成的画面,其实“每一幅都经过几十次草稿的反复打磨”。
也正因如此,西德尼才能连海岛湿润的空气、水汽和变幻的光线都精准捕捉,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透过角色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就好像真的经历了一场暴风雨。
02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场冒险的底色从来不是“鲁莽”,而是“安心”——它巧妙地打破了“保护”与“探索”的对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想护孩子周全”和“盼望孩子敢于探索”,似乎总像一对“矛盾体”:我们既怕孩子因好奇而闯祸受伤,又不愿他们因过度保护失去对探索世界的热情。
而《小岛上的暴风雨》最巧妙的地方,就是用故事里的细节、画面和情感,把这对“矛盾体”融合成了相辅相成的成长力量。
它没有用“不许出门”的强硬保护,阻断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反而借小兄妹的冒险,给了孩子“安全探索”的出口。
![]()
就像译者阿甲老师在导读里提到的,故事捕捉的是“普遍的童年体验”:每个孩子都曾对暴风雨、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好奇。
绘本没有否定这份好奇,而是用“纸上冒险”的方式,让孩子跟着兄妹俩听海浪“轰然炸裂”、看树枝“互相碰撞”,在文字与画面里沉浸式感受自然的磅礴,体验探索未知的兴奋。
![]()
它也没有用 “必须勇敢”的生硬要求,迫使孩子盲目冒险 —— 反而借 “陪伴”与 “包容”,让保护成为孩子敢于探索的底气,让孩子在故事中悄悄学会如何与亲人、同伴相互扶持,理解“家的意义”。
兄妹俩总是手拉手,“你拉着我,我拉着你”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情节推进,更是彼此信任的象征,就像作者西德尼在采访中提到的,“他们彼此相依,因为对方而感到安全”。
![]()
这份手足间的陪伴,是向外探索时最直接的 “心理保护”;
结尾妈妈的出现也充满暖意——她拿着手电筒,向孩子飞奔而去,将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她没有因为兄妹俩偷偷冒雨出门过度责备,反而在第二天陪着他们再去海边。
就像书里写的:
![]()
家!有爱的、让人安心的家。
可能会被责备的家!也会被原谅的家。
有毛巾、干衣服和晚餐的家。
有温暖床铺和毯子的家。
家是有爱的、让人安心的地方,可能会被责备、但也会被原谅的地方。这份来自于家庭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敢于试错的 “后盾保护”。
文作者弗洛卡在对谈里特意强调:“这归根结底是一本关于安全感的书。”
它从不是鼓励孩子在现实里追着暴风雨跑,而是借着这场暴风雨让孩子在书页间感受“再往前一些”的勇气与探索欲,同时明白走得再远,总有个温暖的地方等着你回来。
作为家长,我们总在担心孩子受伤、害怕孩子犯错,却常常忘了,童年的成长本就是一场“试错的冒险”。
《小岛上的暴风雨》恰好给了我们和孩子一个温柔的答案:保护不是把孩子困在温室里,探索也不是让孩子盲目闯险,而是像小兄妹那样,带着身边人的陪伴、身后家的包容与爱,轻轻去触碰世界的美好。
![]()
好的绘本就是这样,它从不是“说教”,而是像一场温柔的对话,让孩子在故事里看见自己,也让我们在陪伴中读懂孩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